第六十一章 印刷與油墨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決定了雕版印刷的地位。
中國古代的墨水主要是水性墨,油性墨品種很少。
水墨用雕版印刷,非常清晰、完美。
但在活字印刷時,泥活字還好,金屬活字(銅、鉛)與水墨的親和性不好,印刷不夠清晰,但雕版印刷則沒這個煩惱。
所以,不要覺得古代人是傻子。明明有了一整套活字印刷術(shù),居然舍棄不用,還在雕版印,都是有原因的。
活字印刷真正適合的其實是西方。
字母數(shù)量少,制作、找尋容易,而且他們有油墨……
“朕有一法,或可提高印刷效率。”邵樹德看了一會后,突然說道。
活字印刷,他曾經(jīng)提過,工匠們也花費巨大代價制作了一批泥活字、一批鉛錫合金活字——后者用了幾年時間,花了十多萬緡錢,簡直離譜,連他都覺得貴,就別提民間了。
往好里說,活字印刷與雕版印刷“各有優(yōu)劣”,實際上么,目前很少用活字印刷,這錢多半浪費了,算是買個教訓吧。
“請陛下賜告。”少府中尚署丞陳興云說道。
“可否制作一種蠟紙,用鐵筆書寫文字于上,再用浸透了油墨的推子推著印刷。”邵樹德問道。
其實,這也是一種雕版印刷。只不過寫字比雕刻快,油推子推著印刷效率也更高。
邵樹德上小學時,他有個老師就是用鋼筆在蠟紙上寫字出卷子,然后自己一個人推著印刷,印完后發(fā)給學生們考試。
甚至直到初中一年級時,仍是如此,直到學校買了激光印刷的機器。
“陛下稍待。”陳興云是進士,能了解現(xiàn)有的印刷工藝就不錯了,技術(shù)創(chuàng)新是很難的,這事還得找工匠,于是他喊來了奚超、奚廷珪父子。
他們是易州人,制墨匠人,在當?shù)匦∮忻麣猓慌e薦到了朝廷,為少府錄用,負責一部分印刷、制墨事務(wù),算是工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