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輿圖
“陛下。”趙光逢看完后,躬身一禮,道:“陛下既已冊封弓、甄、樸三姓為王,是為藩臣。臣下有請,所言又合情合理,臣以為當從其請,禁掠三國百姓為奴。”
“有道理。”邵樹德點了點頭,說道:“就依此辦理吧。姿態還是要做出的,禁止掠買三國奴隸。已經買下的就算了,既往不咎,但今后若再買賣,嚴加懲治。”
“陛下圣明。”趙光逢松了一口氣。
他最怕陛下不以為然。泰封、百濟、新羅既已接受冊封,在沒有任何跋扈行為的時候,你還是要有點上位者的樣子,不然又何必冊封呢?當敵國對待不就行了?
“海上勢力,還是要善加引導。”邵樹德又道:“朕聽聞散居在庫頁島上的水手已有千余,甚至就連女人和小孩都有。唔,那份抄件你們都看過了吧?說說看。”
這個消息其實還是聽望司傳回來的“二手消息”,因為他們沒人出海,只能在水手聚集地打探。
綜合幾個渠道得知,因為越冷的地方,鯨、海獸的數量越龐大,很多水手以紀州為基地出海捕獵。但紀州那地方,說實話比荒郊野嶺強不到哪去,要啥沒啥,有時候還面臨地方官府、靺鞨氏族的勒索。
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大批水手轉道對面的庫頁島。
沒人勒索,沒人收稅,自己管自己。再加上近海有暖流,氣候相對溫暖一些,漁業資源還十分豐富,久而久之,就有一些人住下來了。
有人從事手工業,打造船上所需要的各種日用品。
有人打獵種地,給吃膩了海味的水手提供新鮮蔬果、谷物。
有人會制作、修理船具,他們在島上砍伐、陰干樹木,有船只在風浪中受損了,就開過來修理——如果還能正常航行的話……
最離譜的是,島上還有人開礦,主要提煉黃金,產量不高,但都是白來的,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到了最近一兩年,甚至已經有船只往島上運女人了。
身體條件不再允許,或者厭倦了海上生活的水手,就在島上娶個來歷不明的女人,安下家來,靠種植黑麥、蔬菜為生——講道理,他們回到家鄉后,不一定能娶上媳婦,日子也不一定過得多好。
島上的野人看到他們的“幸福生活”之后——相對而言——不少人自發加入,使得這種自發形成的村落規模越來越大,越來越興旺。
這些野人,聽望司的人也弄不清楚其族屬,統一以“庫夷”稱呼,甚至連島名也稱作“庫夷島”。他們認為,庫夷野人的文明水平極低,大部分是以血緣氏族的形式存在,連部落都沒有,因此很快被水手們驅使、同化。
從去年開始,在海上飄蕩的各艘船只中,就陸陸續續出現了“庫夷”,充任最低級的雜役水手。上岸搶劫時還沖鋒陷陣,勇猛無比,打得泰封、百濟、新羅人欲哭無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