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幸東都
岐州百姓現在就享受到這個好處了。
很多農戶每年都能賣個幾株樹,雖然很可能要被二道販子宰一筆,但拿到手的仍然不少,足夠改善他們的生活了。
這就是太平盛世的模樣??!
前唐初年,百姓耕作三年有一年余糧,應付完租庸調后,家里還能剩下一點布匹,可以去集市上換東西,補貼家用。
那時候的百姓,甚至能去廟里捐錢捐物,全家踏青出游,去看百戲,逢年過節喝酒吃肉——這在很多唐詩描寫的鄉間生活中都能看到。
畢竟全國才一千多萬人,又剛剛均分田地,你想種多少地都可以,因為撂荒的太多了。
真正打破他們這種好日子的還是激增的人口,導致家庭財產被不斷分割。
大夏治下岐州百姓的日子還是比不上唐初的,但絕對比盛唐時強,強多了。
而圣人對關西百姓也是真的好,想方設法為他們創造賺錢的門路。但他的種種手段,或許也只能管用幾十年吧?
關西被他保護得太好了,人太多了。家庭財產一代代分割下去,早年能一年賣十株樹的民戶,幾十年后或許只能賣兩三株了,差距實在太大。
就這一點來說,《致治·人口》篇說得是真好,把血淋淋的事實都告訴天下有識之士,就看他們愿不愿意改變了。
******
長安城外,延孫在鐵哥嫉妒欲狂的目光下,躬身行禮,與家人告別,準備西行,經蜀中前往亞隆河谷。
唯一讓他有些“丟臉”的,大概就是妻子蔡邦氏還沒來得及說幾句話,就急匆匆地跑到路邊干嘔了起來。
見此情狀,吐蕃使者們大喜,紛紛上前恭賀。
延孫的臉色急劇變幻,然后哈哈大笑起來,道:“我又要有第二個兒子了?!?br/>
吐蕃人喜氣洋洋,有人甚至提出派人去邏些,向蔡邦家的人告喜。
鐵哥冷笑連連,嘲諷之意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