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武昌
說白了,主營業務就是商屯種地,就連抓奴隸也是為了這個目標服務。
公允地說,在這件事上他們已經干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一年出售數十萬斛粟麥、雜糧,有力支持了軍需,雖然洛陽這邊也支付了大量錢帛,有點頭痛——但總比千里迢迢轉運便宜,不是么?
現在邵樹德對他們一門心思種地的“僵化思維”有些不滿了,要求他們逐步轉向,將更多精力投入到正兒八經的買賣上——奴隸買賣就算了。
這不僅僅是為了賺錢,也有建立關系的因素在里面。
政治關系無法建立的時候,先建立穩固的商業聯系。草原很窮,讓酋豪們來做西域商社的二級代理商、批發商,讓他們跟著一起賺錢,慢慢就有交情了。
交情這種東西,意味著金錢、情報,深入之后,說不定可上升為政治聯系。交情這種東西,意味著金錢、情報,深入之后,說不定可上升為政治聯系。
邵樹德讓西域商社盡快建立長期合作的商業網絡,其實還是為了西域布局,相信內務府也明白這一點,并會好好督促西域商社。
見邵樹德沉默不語之后,劉氏稍稍等了片刻,又繼續開始念。
“武昌與江陵,有什么好爭的?”片刻之后,邵樹德在床上嗤笑一聲,道:“一荊南鎮,一鄂岳鎮,雞毛蒜皮般的舊日恩怨扯到現在。怎么?都想當老大?長江很大,容得下荊州和武昌,內河船坊之事,兩地都建,也別爭了。現下荊州略勝一籌,讓他們不要昏了頭,沒看湖南貨物都不走你們荊州了么?自己找找原因。”
劉氏飛快記下。
總算說到一個眼前的事了。他們現在就在武昌,近幾十年來飛速崛起的一座港口城市,每次汴水航道被人為截斷時(如徐州銀刀都之亂),江南的貨物就在此集散。
截斷不止一次,每一次的時間還不短,因此,鄂州的城市規模慢慢擴大,最終成了如今的模樣。
邵樹德則有些感慨。
江陵、武昌之間的競爭,一直延續到后世才分出勝負——最終武昌大獲全勝。
但在這個時候,江陵卻要比武昌強,而且強多了。
蜀中貨物出川,一般都在荊州集散。從此向北,通過河道直接連入漢水,直抵襄陽,卻比繞路武昌近多了。
考慮到首都在洛陽,唐代則是長安,荊州的區位優勢有點大。
武昌則主要集散江南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