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糧道”
王二郎心中希望隨駕的部隊不要去洛陽,至少金刀軍那四千人可以回駐防地嘛。
“沒有輜重馬車啊。”盧大郎走了過來,輕拍王二郎的肩膀,說道。
王二郎轉過頭看了他一眼。
盧大郎左手提著弓梢,右手拎著兩只野兔。野兔已死去多時,渾身都僵硬了,長長的耳朵被拽在獵人手里,看著十分滑稽。
“又有獵獲。”王二郎羨慕道。
盧大郎是他同村的,延州人,曾是金刀軍武夫,今年已經五十了。從禁軍退下來后,曾經試圖送他兒子入禁軍,沒成功。那個半大小子羞愧無比,一氣之下跑了,聽說去了拔汗那,也不知道是死是活。
盧大郎是村里第一個蓋磚房的人,三間堂屋,窗明幾凈,讓人十分羨慕。閑來無事之時,他喜歡進山打獵,今日便是了,得了兩只野兔。以王二郎對他的了解,一會他定會去山下食肆沽點老酒,再把野兔整治一番,回家自斟自飲,日子不要太快活。
唉,說到底,過得快活的都是武夫,日子不是普通人能比的,雖然他家也出了武夫,但兒子畢竟已經出去分家另過了,比不得。
“原來輜重都用船運走了,唉,有點浪費。”盧大郎夠著頭又看了會,嘆道:“水這么寶貴,不趁機多運點貨,可惜了。”
“這會秋雨連綿,怕是不怎么缺水。”王二郎說道。
他知道,盧大郎與幾個同袍從軍中退下后,在縣里收藥材,賣去洛陽。從他的立場出發,應該是希望襄城漕渠一天到晚運貨的,而不是運輸軍中輜重。
“說得也是。”盧大郎說道:“不過還是浪費。”
“興許圣人要看一看漕渠怎樣呢?”王二郎說道。
盧大郎張了張嘴,終于沒說什么。確實存在這個可能,而且還不小。
他在軍中之時,聽聞圣人非常精明,不會全然相信下面人的話,凡事一定會躬行,親自驗證后才放心。如此說來,將一部分輜重用船運走,測試一下漕渠,似乎也說得通。
正想著,驛道上又出現了大群馬車,車上滿載輜重。
“果然,正如你所說。”盧大郎笑道:“圣人把一部分輜重裝到船上,看看漕渠頂不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