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鵲起
朱百錦苦笑一聲道:“安撫使正好在洋縣巡視關防,聽說子午谷內來了十幾萬難民,他擔心是完顏婁室的計策,便急急趕到了子午關?!?br/>
子午關不遠,奔行一刻鐘就到了,只見一座高大堅固的雄關扼守住了子午谷的出口,關城上站滿了手執弓箭長矛的士兵,火光通明,將關城內外照如白晝。
“將軍稍等片刻,我進去稟報!”
朱百錦讓陳慶稍等,他先進關城去匯報。
這時,陳慶也意識到了一個大問題,如果自己不跟難民南下,不把事情講清楚,這十幾萬難民根本就進不了子午關,最后從哪里來,還得回哪里去,如果完顏婁室派一萬軍隊混跡在難民中,漢中就完了,宋軍怎么可能不防備?
不多時,朱百錦出來,抱拳道:“請將軍隨我來!”
陳慶跟隨他進了關隘,不多時,來到一座大帳前。
“啟稟宣撫使,人帶來了。”
“請他進來!”里面的聲音很柔和、清亮,應該是個中年人。
朱百錦指了指陳慶腰間之劍,歉然笑道:“大將不可帶劍進帥帳!”
陳慶解下腰間長劍遞給了他,隨即挑簾走進了大帳,一眼便看見了主帥張浚,果然不是大將,而是一名文官。
陳慶上前單膝跪下,沉聲稟報,“末將八字軍陳慶參見大帥!”
張浚年約四十余歲,身材中等,白面長須,目光明亮,相貌頗為清瘦,看得出是個精明能干之人。
他是進士出身,原本是朝廷的禮部侍郎,參與平叛劉、苗之亂有功,升為知樞密院事,成為繼李綱和宗澤之后朝廷主戰派領袖之一。
完顏宗弼敗走黃天蕩后,張浚便意識到金國的下一步戰略目標一定是川陜,必須加強川陜防御,防止金兵進入四川。
他的想法得到了天子趙構的支持,便封他為川陜宣撫處置使,全權負責川陜軍政。
這就是宋朝的特點,不管軍隊怎么作戰,主帥一定是朝廷派來的文官,只是川陜諸軍運氣還不錯,張浚是主戰派,也比較精明通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