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七章 新秀
三人攔了一輛牛車,坐上牛車向八仙宮而去。
報名點在京兆府學,這里不僅有府學,還有孔廟以及勸學署,勸學署是宣撫使府中主管科舉教育的官署,川陜兩地的教育都歸它管轄。
按照陳慶和朝廷達成的協議,巴蜀的教育辦學歸國子監管轄,宣撫使府的勸學署只是名義上的主管。
可實際上,國子監不愿為巴蜀辦學掏一文錢,財政收入都在宣撫使府手上,教師的俸祿補貼,學校的維持等等支出都捏在勸學署手上。
所以才短短兩個月,巴蜀各州學校都認清了現實,開始敷衍國子監,而重點討好勸學署,勸學署的各項建議,他們都當做頭等大事去做。
比如陳慶提出輕經文、重詩策的辦學宗旨,這實際上是大宋立國之初的辦學宗旨,只不過后來經文占據了主導,導致廣泛出現了學生死讀經文,不知變通,不明實務的現象,一直受到有識之士的批評。
陳慶不光提出建議,還落實到了實處,這次京兆科舉就摒棄了經文,只考詩、賦和對策三門,這也導致很多偏重于經文的士子望而生畏,不敢來參加科舉。
“在那里!”
晁清指著遠處大喊,只見無數士子紛紛向一座大門走去,三人急匆匆趕到大門前,上面寫著三個描金大字,‘勸學署’。
報名就是在這里,門口早已排了的長長隊伍,至少有數千人,排成四隊,好在報名比較簡單,速度比較快,士子們腳下不停,不斷的向前走。
三人剛排好隊伍,卻聽見旁邊有人在得意地吹噓,“認識考官算個屁啊!陳慶還是我妹夫呢!要不是需要走走形式,我早就上任去了。”
======
【各位書友,今天中午請一更假,稍微緩一緩身體,下午正常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