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五十八章 我對他那妻子很感興趣
“首先,讀書讓我們開啟了智慧,增加了見識,它是人類社會進步的基礎。如果沒有書,沒有人讀書,那么我們將依然停留在茹毛飲血的時代。當人類在文明的進程中發明了文字,于是有了書,便記錄了古人的智慧,我們通過這些書得到了傳承的文明,比如火種,比如農耕,比如織造,也比如冶鐵鑄造等等,于是社會發展到了現在這般模樣。現在你們想一個問題,推動社會的發展,靠的是一個國家的官員么?”
“我暫時不會為你們解答這個問題,留在路上由你們自己去思考,到了武朝之后,你們需要寫一個答案給我。”
這一席話自然引起了所有學子們的反思,他們這才發現官員在社會的進步中所起到作用極小。
那么真正令社會進步,令國家富強的根源究竟是什么?
傅小官丟給他們了一個命題便沒再管,此刻他正坐在蘇玨的馬車上。
這輛馬車上有三個人,另一個是一中年男子,一身行商打扮,傅小官未曾見過,蘇玨也沒有介紹。
“這是關于東部邊軍大將軍虞春秋的信息。”
傅小官接過來仔細的看了看,眉間漸漸緊鎖,他掀開窗簾,這里距離邊城尚余兩百里,卻已經開始下雨了。
此刻車隊正行進在蒼溪平原上,今晚車隊將駐扎在蒼溪驛站——這地方就在南部邊軍的眼皮子底下,而明晚車隊便會抵達邊城。
這封情報上是這樣寫的:
“德親王封地昇州榆林郡,膝下有三子二女,世子虞春秋于宣歷三年八月初八擔任南部邊軍大將軍。”
“虞春秋現年三十六歲,泰和四十年至泰和四十五年間,在稷下學宮武院求學,精通十八般武藝,尤擅排兵布陣。泰和四十六年至宣歷三年,虞春秋游歷天下,造訪了各國軍略大家,并在北部邊軍服役三年,主參謀之職。”
“其妻彭于燕,為定國公彭屠之孫女,其貌平凡,但傳聞其智極高,而且深得彭國公之軍法謀略。善戰,使一把鑌鐵狼牙棒,重三十三斤八兩。”
“虞春秋膝下二子一女,長子虞熙平于宣歷三年七月奉旨長居金陵,此人極為低調,幾不出府,也未曾發現與金陵達官貴人往來。”
傅小官將這情報收入袖袋,這才對蘇玨身邊的中年男子說道:“還得請你辛苦一趟,幫我排查一下邊城。”
那中年男子抱拳離開,蘇玨正了正冠帽,問道:“你覺得虞春秋有問題?”
傅小官嘴角一翹,“他沒有問題,今夜想來是會見到這位大將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