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理學法典
在這本書里,他讀到了古人的智慧,也讀出了文行舟的偉大思想。
這個思想和前世的朱熹有異曲同工之處,但文行舟卻又結合了法治,將理與法融合在了一起,雖然這理尚不完善,雖然這法也頗為粗糙,但這條路卻是對的!
哪怕這所謂的法典里面依然殘留著圣學的思想,依然強調了三綱五常,但在傅小官看來,這僅僅是因為圣學根植于人心實在太久,它難以磨滅,甚至千年以降那么多的文人都無法跳出它的禁錮。
文行舟至少跳出來了一步,他已經看見了理學的門檻,甚至摸到了那扇門。
如果再推一把,那門可就開了。
他看完了最后一行字,抬起頭來,起身恭敬的對文行舟行了一禮。
“文公才是真正的大儒!”
文行舟連忙虛抬雙手,卻依然小心翼翼的問道:“公子以為然否?”
傅小官坐了下來,決定幫文行舟一把。
“小子粗鄙之見,望文公仔細一聽!”
這句話有點矛盾,所以文希若皺了皺那雙眉兒,心想既然是粗鄙之見,爺爺為何要仔細一聽?再說……這理學我可是看了數(shù)次,堪稱舉世之經典,難不成你還能挑出毛病?
可文行舟卻期待的說道:“愿請公子解惑!”
傅小官沒有客氣,他侃侃而談:
“我以為人存于世,就是這世間萬物的一份子。文公認為理便是人性,我卻認為‘心即理’!萬事萬物由心而發(fā),四方上下為宇,古往今來為宙,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傅小官這句話頓時令文行舟一呆,這個觀點和他的觀點截然不同。
在他的觀點中,理既然是萬物本源,自然是先于宇宙而存在。
可傅小官的觀點卻是理由心生,是因為有了人,有了想法,才有了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