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自由之光
燕北溪卻不贊同傅小官這個觀點:“無規矩難以成方圓,我倒是覺得無論是花也好,人也罷,皆需要規矩的約束。”
這話當然是對的,只是出發點不太一樣。
“律法就是約束人們行為的規矩,我希望的是在律法的框架之內,人們能夠自由自在,所以自由是相對的。就像宮里的那些花,只要沒有長到花園的外面,那么隨意它們怎么生長都可以,完全用不著讓每一朵花都一個模樣。”
“我們以理學教育學子教育百姓,其實按照我的看法,這是不對的。我們應該教授給學子給百姓的是律法,讓所有人知道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是萬萬不能做的。至于其它,莫如放開手,那樣百姓們的思想恐怕才會開出燦爛的花來。”
這番話有些繞,賈南星聽不明白,但秦秉中和燕北熙聽明白了。
陛下這是想要給百姓的思想松綁!
在這之前同樣有律法,但束縛百姓的更多的是道德。
道德這個東西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生活中的行為準則和規范。它的形成來自于千年來人們漸漸形成的某種共識,它和律法不一樣。
律法有具體的條款,有詳細的懲罰措施。一旦觸犯了律法,就要受到律法的審判。
“律法和道德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一個健全的社會,需要百姓有極高的道德水準,也需要百姓明白律法的界限。”
“我所謂的自由指的是人們思想上的自由,比如他可以指責律法不健全之處,比如他可以提出新的道德觀點。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國家說什么,他們便覺得這就是對的。”
“自由的思想才能夠迸發出更耀眼的火花,人類文明終究是要進步的,若是一個國家禁錮了百姓的思想,哪怕花團錦繡,也是藏在深宮之中,只有寥寥幾人能夠欣賞。”
燕北熙和秦秉中皺起了眉頭,他們沒有再說,而是在仔細的想著傅小官的這番話。
這能實現嗎?
而今大夏的教材正在潛移默化的改進,比如學制開始改為小學中學大學,比如從小學開始增加了數學——比曾經的算學更深奧一點的東西。
比如初中增加了物理和化學……這是全新的學科,教材由陛下和科學研究院共同制定,已經推廣到全國部分學堂,只是它們尚未納入科考,似乎就是一種課外讀物一樣的東西。
陛下正在做的似乎就是在為百姓的思想松綁這件事。
但無論是燕北溪還是秦秉中,都看不出這其中的道理。
一行人來到了藤溪山頂。
視線豁然開朗,便覺得這天地之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