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噪音交易者
如果說經濟危機是因為產能過剩導致的周期性經濟下滑危機,那么人類親手打造的金融危機便是一種更可怕、更深刻、更全面的系統性經濟危機——因為它是通過錢的信貸、存儲、利率、等方式將這個社會方方面面全部鏈接在一起的體制,一旦大型的金融危機反饋到基本面上,那么對于整個經濟運行造成的影響是極其恐怖的。
金融危機是系統性風險,常規情況下根本無法破解,而應對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刺,一種拖。
刺就不用說了,這正是李明正在做的事情,而拖就是拿時間換金錢。
拖到技術革新,拖到信息爆炸,拖到新型能源的出現,簡單來說,就是拖到生產力極大提升,用新增的【勞動價值】來抵消掉那些不斷膨脹的泡沫,而在這一過程中所要面臨的艱辛(壓榨勞動力)、付出的代價(低欲望社會、出生率下降)和需要政府極其強硬的領導能力(人民對政府的信心),都是崇尚自由和民主的聯邦根本無法想象的事情。
更何況,李明會給聯邦時間嗎?
紫、林兩家直系大部分的資產套現之后成立了家族信托,這對他們來說是登上了洪水之前的船票,但對于聯邦來說就不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了。
大量的資產套現意味著拋售,雖然已經竭力的在掩蓋這些信息,但是市場的反饋是通過無數的絲線連接在一起的,在家族信托正式建立的時候,股市這個晴雨表應聲出現了九個月第一次下跌。
下跌的幅度并不大,大多數人包括經濟學家來都稱之為規律性的條件,但總體形式依然看好,可實際上當像孫嬸這種韭菜都出現在了原本不該她出現的地方時,證明這個市場要涼了。
韭菜,人稱散戶,學名【噪音交易者】。其定義為無法獲得內部信息,非理性地把噪音當作信息進行交易的投資者。
這種學術話或許很難理解,舉個生動的例子便顯得形象起來。
假設富貴買入了A公司和B公司的股票各1000元,一個月后A公司的股票漲到了1500元,而B公司的跌到了50元。
通常情況下韭菜們一般會有這種思維模式:
對于A公司的股票來說,落到自己口袋的錢才算是自己賺的,這叫落袋為安,于是他們就將A公司的股票賣掉了。
對于B公司的股票來說,如果自己賣掉了,那叫割肉,就真的虧定了,而如果不賣,自己手上起碼還有股票,大不了放著,一旦它漲回來,就不會虧損。
但拋開那些非理性的雜亂信息,單純的就邏輯來說,一個公司股票下跌通常說明這個公司比較糟糕,拿著它的股票繼續下跌的可能性比漲回去更大。而一個股票不斷上漲的公司,通常在同行業中具有競爭性,股票繼續上漲的可能性比那些下跌的公司更大。
縱觀韭菜們的行為,永遠是賣掉好的股票,留下爛的股票,因此永遠在虧錢。
這件事和智力沒有關系,是信息差和人的思維定式使然,有錢人可以投資,而韭菜是在賺錢。他們沒辦法做到見路不走,沒辦法一切的判斷都以事實為依據,做到對結果不作事先假設。
股市的調整型下跌,同時樓市還有輕微幅度的上漲,這給了韭菜們莫大的底氣,于是他們開始賣掉跌幅小的股票,留下了跌幅較大的股票,被資本割了第一刀鮮嫩的芽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