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希望或絕望的問題
一方稱:非國有不代表私有,之所以如此設置,是為了能夠保證美聯儲在制定貨幣政策時可以充分聽取來自私營部門的聲音。
一方稱:美聯儲股東都是上市大銀行,因為股份不向公眾銷售,持有美聯儲股權的法人不多,所以稱為私人公司。此外復刻了英格蘭銀行模式的美聯儲最初卻是由12個美聯儲銀行所構成,而他們背后,私人擁有和控制這些銀行的卻是七個富可敵國的家族。
不管誰是對的,也不管是不是陰謀論,但是你不得不承認一點,那就是美元上確實沒寫【人民】兩字,這是一場資本的勝利。
再拿日本來舉例。
1985年多國迫使德日這兩個戰敗國簽訂《廣場協定》,為什么德國的經濟沒崩潰,反倒是日本崩潰得一塌糊涂?
實際上,在廣場協定簽訂后日本的經濟并沒有崩潰,還持續繁榮了幾年。
有人說是因為日本身的經濟泡沫原因,可都明白應對泡沫的方式最好的辦法就是拖,為什么日會選擇緊縮銀根然后直接刺破?
又有人將其歸結為大藏省的決策失誤,但有人則提出了一個非常陰謀論的觀點。
貨幣經濟學家RichardWerner指出:日本央行不光親手刺破了泡沫,甚至連泡沫本身,都是他們故意制造出來的。(《日元王子》)
原因是,因為戰爭期間對經濟計劃的需求,日本形成了一個特殊的機構,它就是大藏省。
單從職能來說,大藏省可能是比美聯儲更牛逼的金融機構,并且沒有之一。
它不光統管了日本的財政、稅收,還把持了金融和監管,相當于財政部+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等一系列和國家印錢、用錢、收錢、監管相關的部門的集合體。
除了和美聯儲一樣的貨幣供給和定息權外,它還能通過分配經費、審批各省年度預算方案等途徑,牽制和影響其他部門的決策。
沒有人愿意交出手中的權柄,在這樣的背景下,代表政府的日央行希望脫離大藏省的控制。
怎么制造危機?凱恩斯說了,通貨膨脹、通貨緊縮就可以了。
由于貨幣的供給和定息被大藏省控制,所以央行搞出了一個【窗口指導】來控制貨幣供應量,簡單的說,就是央行手把手教商業銀行貸款給誰,貸款多少。
1989年三重野康任日銀總裁,短短8個月內加息3次,以平成之鬼的稱號戳破了地產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