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李明
它是人類社會中所認知的最完美形態(tài),人們把它叫做烏托邦。”
“烏托邦?什么意思?”王博華問道。
“你自己看,認真聽,你要的答案都在這里。”
身邊的畫面開始倒退,那顆藍色星球上千年來的歷史,以一幅幅短暫加速的畫面開始在天空上展示,而中年李明的聲音則成為了畫外音,
“烏托邦,本意是【不存在的地方】或者【好地方】,一種不可實現(xiàn)的空想形態(tài)。這是因為人有著繞不過去的一道坎,那就是人的欲望永遠得不到滿足,所以人本能都在競爭,都在掠奪資源。
人類以貪欲為利器,激發(fā)潛能披荊斬棘,以謊言為神兵打造共識戰(zhàn)無不勝,相對于這個星球上其他的生命來說,成為了最終的勝者。
可欲望是無限的,可資源的總量是相對有限的,那么人所具有的創(chuàng)造力和優(yōu)點必然會導致資源的積累,于是分配制度成了一個不可解決的天塹。
私有制是萬惡之源,他是推進社會進步的基石,但同時只要有它存在,就不能根除貪婪、爭訟、掠奪、戰(zhàn)爭以及一切社會不安的因素。在這種制度下,總是少數(shù)兇狠狡詐的人占優(yōu)勢。
另一種制度下,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會極大的泯滅人的差異,削減創(chuàng)造性和競爭力,消磨個體的積極性,從而導致生產力崩塌·····”
貧瘠、破敗、混亂、戰(zhàn)爭、興盛、鼎盛、混亂、破敗、貧瘠。
一幅幅不同卻雷同的畫卷在眼前鋪開,而王博華卻在其中看到了中年李明的經(jīng)歷,那一幕幕無比真實而深刻的場景雖然以極快的速度閃過,但在意識鏈接下,王博華仿佛在其中經(jīng)歷了另一個人生。
懷繞著的旁白繼續(xù),王博華逐漸明了了李明的思想真真正正的模樣。
“你可以看到,千百年來,人與人一直在互相吞噬,但同時也在幻想烏托邦的存在,可即使這樣,還是在無意識下于族群內創(chuàng)造出掌控所有生產生活資料的形態(tài)。
一個個名為【世家】、【機構】、【團體】、【公司】、【企業(yè)】等的聯(lián)合體出現(xiàn),他們越來越龐大,甚至于有個別已經(jīng)在本體內形成了初步終產者的社會形態(tài)——集合內金字塔尖上的所有人就是掌控集合內所有資源的神,有人生在其中死在其中,被異化成為了為其供給養(yǎng)分的工具。
于是,一次次分化產生,一次次不可調和的矛盾出現(xiàn)。
這樣的結果就是,要么在革命中進入循環(huán)再來一次,要么是資本的體量越來越大。
而更真實的是,每一次的相互征戰(zhàn)、掠奪,所催生出的競爭,導致了科技的進步,生產力的發(fā)展,武器的升級,革命的不可逆,于是這種重復性的周期越來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