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試探與默契
不需要硬攻,差不多就行。
關寧點了個將領,并派出五萬人攻打上京。
上京城有披三條之廣路,開十二之通門的說法。
四個方位,每面都有三個城門,共有十二個城門。
其中有正門座,輔門兩座。
哪怕是個輔門也比尋常城池的正門要大很多。
關寧只加派了五萬兵力,攻打面。
陣勢擺的很大。
二十萬大軍集結在城下,如黑云壓城,浩浩蕩蕩。
戰鼓聲震天響!
不管怎么樣,聲勢可是大的很。
各種器械字排開,就開始了轟擊。
攻城開始了!
大軍直沖了過去!
攻城開始了!
城墻上,守城的眾人也都面色凝重!
堅守上京!
薛懷仁把所有的兵力都集中起來,包括剛征集起來的十萬新兵,包括高倉義帶回來的近五萬殘部。
本來有七萬人,但路逃散,就剩下這點。
還有三萬上京城衛兵,還有可供調配的萬御林軍。
后者是隆景帝特意給薛懷仁的。
連御林軍都給了薛懷仁,是隆景帝深明大義嗎?
當然不是。
是他沒有辦法了!
他知道上京城破的后果是什么?
薛懷仁本是文官,卻掌握了軍權,這也算是近年來的首例了。
他的權力最大,達到頂峰。
也負責上京城防務事宜。
全部兵力加起來不算少,可要守的城門太多,這樣就導致兵力分散了開,每座城門堅守的就太少了
這種策略說對也行,說不對也行。
正常情況下,考慮周全是很正常的事情。
可卻有很多人提出不同意見,覺得不該把兵力如此分散。
薛懷仁的理由也很充足,我要提防關寧四面圍攻,調兵不及時。
有將領依舊不認同,覺得應該邊打邊看,否則己方這邊太吃虧。
可薛懷仁力排眾議,依舊采取既定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