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狀元之才
聽他這么一說,旁人頷首:“是啊,這一個‘鳴’字,一個‘求功鳴’,道盡了多少人的辛酸,一鳴則驚人,不鳴則所有苦功皆成笑柄,啼血啊,這一字的確是在啼血啊!”
一首詩面對不同的人,只因個人的身世背景經歷不同,竟品出了各種不同的味道,但都要贊一聲好。
站在拒馬前的明先生仰天閉目,同樣似有仰天憾事,聽著周邊人對‘阿士衡’四題作答的各種夸贊,他臉上有淚光,淚長流,掛在須上無聲滴答。
他是恨,一開始的確是好恨,竟敢竊我苦功邀名上位,恨不得沖去鐘府找庾慶拼命!
但是聽到各種夸贊后,慢慢的,慢慢的不恨了,心氣慢慢平了。
慢慢的,他腦海里出現了許久以前的畫面。
似乎已經忘了的畫面,卻在他此時閉目的時刻變得十分清晰。
那是他最意氣風發的時期,十里八鄉、周邊縣府人人皆知的神童,大后初試鋒芒便在童試中一路奪魁,引來無數贊譽和恭維,也是在那時挑中了他最心儀的女子。
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那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感覺。
直到鄉試,他蔑視同考舉子,當眾口出狂言,稱解元非他莫屬!
誰知試后開榜的結果卻給了他一記重擊,別說解元,連經魁之流都無法入選,他名落十幾名之后,羞的他無地自容,當時就成了笑話。
好像從那時,自己的心態就出現了巨大的變化,再也不敢猖狂了。
他又不傻,明擺著的,再敢猖狂,別人必然以之前的鄉試結果來諷刺他,他還沒蠢到要自取其辱的地步。
之后他抱著揚名雪恥的心態赴京參加會試,進了這貢院開考后,答題那是字斟酌句再字斟酌句,猜題是誰出的,猜判官喜好如何,猜自己這樣答會不會惹判官不喜。
那份患得患失的煎熬他至今記憶猶新,生怕再落榜,生怕再成為笑話。
結果怕什么來什么,開榜后,他這個曾經的神童,非常年輕的舉子,落榜了。
這次不是考的排名在后,而是連榜都沒上,直接黜落了。
怕成笑話,結果真的成了大笑話,無顏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