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產業轉移(求月票)
后來越戰爆發,泰國成為了美國重要的后方基地,這時候泰國仿佛看到機會。
當年的日本,就是在朝鮮戰爭時,作為美國的大后方,為美國提供各種物資,從而賺取了第一桶金,快速的恢復到了二戰前的經濟規模,后來還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泰國也渴望復制日本的成功,于是泰國政府再次頒布了發令,提出設立工業區,希望實現泰國的工業化和現代化。
然而泰國的工業化理想太過于一廂情愿了,他們沒有日本那樣的工業基礎,東南亞國家也沒有東北亞那種的紀律性,想要復制日本的成功,無疑是癡人說夢。
隨著越戰結束,美國的撤出,泰國的工業化再次失敗了。
直到九十年代,泰國為了吸引外資,開放了一系列的金融限制,來自日本的資本大規模的進入到泰國,使得泰國又重啟了工業化的道路。
只不過當時的泰國對于工業缺乏合理的規劃,使得大部分的投資,都集中在首都曼谷附近,到了1997年的時候,曼谷周遭已經是擁擠不堪。
如果單看曼谷的發展,任何人都會覺得,泰國是一片欣欣向榮之地,一片片拔地而起的工廠,仿佛是一個新的工業文明正在崛起。
然而泰國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卻沒有打好牢固的經濟基礎,看似蓬勃發展的工業,實際上卻并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體系。
當時的泰國制造業,主要是以做產品的組裝和加工,產業體系的上游和下游,并不在泰國手中。
泰國制造業所需要的工業原材料和零部件,大部分依賴進口。而泰國的出口導向性經濟,又意味著,泰國在市場定價方面,毫無話語權。
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將泰國的制造業打回了原形。
七月份,泰銖放棄固定匯率的當天,便貶值了17%,后續的半個月里,泰銖貶值超過30%。
泰國制造業所需要進口的工業原材料和零部件,瞬間漲價30%,這對于整個泰國制造業而言,是難以承受的負擔。
……
日立微波爐在曼谷的工廠,工人們一個個盤坐在車間的地上,聊天打諢,而不遠處的生產線,卻早已停了下來。
工人們這是在罷工!
至于為什么罷工,自然是要求漲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