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古人才會那么重男輕女、重視香火的延續。 喪禮上的另一個禮器就是“哭喪棒”。 當然,在哭喪棒的選擇上,南北是有不同的,南方多用竹,北方多用柳。 程登吉在《幼學瓊林》中說道:“父之節在外,故杖取乎竹;母之節在內,故杖取乎桐。” 所以,在南方,傳統上父親的喪禮用竹仗,母親的喪禮用桐木仗。 在北方,兒孫多用柳木做哭喪棒,也是有特殊意義的。 一方面因為“柳”與“留”諧音,有表緬懷、挽留的寓意; 另一方面,它也沿襲古代折“柳”送別的寓意,“水邊楊柳曲塵絲,立馬煩君折一枝”。 現在,就已經是最后的送別時刻了。 大家一路蹣跚著上山。 抬喪的小伙子們把并不沉重的空棺材放進了預先挖好的坑中,填埋起來,這套程序就結束了。 接下來就是祭祖儀式。 祭祖的第一條是安靜,不得喧嘩,然后還有“凈水”和“凈巾”儀式。 所謂凈水,就是有童男為參加祭祖的人端上凈水,依次凈臉,凈手。 凈巾自然就是擦干手的毛巾了。 “沐浴更衣”完畢,接下來的步驟就是請香燭,全體人員向祖宗行大禮。 禮畢,進饌,配享三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