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四章 入學
沈光林沒有參與很深,他的前理想是做學閥,并不是做教父,他很快就把這件事拋之腦后了。
而且這件事沈光林也沒有為自己爭取利益,但是他幫助老郭爭取到了一個愛國港商的名頭,也幫助學校爭取到了一大筆捐助資金。
這樣的好同志,哪里去找。
不過,津藥三廠的人一點都不覺得沈老師有多好。
聽到張鵬提出的合作條件之后,津城制藥三廠的人竟然真的沒有再找來了,看樣子他們的底線不包括有別人能夠入股。
他們就是想著來白嫖的。
人家也說了,我寧可工廠閑著,也不受你們勒索。
早有這樣的志氣該多好,天天擾人清凈。
沈光林又恢復了平靜的生活,每天上課,備課,投入精力建設實驗室。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吳曉云還是回來了。
她已經習慣了沈光林的實驗室里各種緊缺物資應有盡有,再回到學校就又是千篇一律的那一套老器材,沒勁的很。
她也想擁有自己的實驗室,但是很難,有多少資歷比她深厚的老教授都還在干巴巴的等著呢。
為什么80年代我國知名的物理學家還是有一些,但是知名的化學家和生物學家出來的很少?
最關鍵問題就是沒錢。
不說別的,做實驗總得追求精度吧,一個生物和化學都用得到的微量移液器得多少錢?
不多說,至少要一百多接近兩百美元吧,隨便換一個槍頭都要好幾塊,誰舍得用?
研究物理就不一樣了,它是可以猜測可以計算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