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八八章 卡門(1)
其中一項就是他收獲了很多同行和后輩的感激。
是真的發自肺腑的感激。
一些普通的學者最驕傲的事情就是跟同行說,“我當年見過沈教授一面,有過親切的交流,幾年過去了,他竟然還記得我呢,我真是太感動了。”
其實不用感動,這一切都是沈光林的助理功課做的好。
據說,一些歷史名人也是這么做的,效果相當斐然。
后來,某集團就學習到了這個精髓,他們的招待餐廳會記錄每一個到訪過的客人,客人坐在哪個位置,吃了什么菜,愛好是什么,記錄的很詳實,以便下次使用。
如果生意能夠做到這個份上,那就沒有不成功的道理了。
當然,沈光林已經功成名就了,他對于各種形式的招徠和經費提供,還是保持了足夠的謹慎的。
現在,沈光林實驗室接受捐款也是有門檻的了,不是你要捐就可以捐。
沈光林走了,但是參會的眾人并沒有走,這樣的國際交流,對于他們來講也是一次難得的交流機會,既然沈教授下午不會阻止講座,那還不如大家下午分組討論,繼續學習吸收沈教授講述的內容呢。
沈光林走了,但是關于他的話題并沒有結束。
比如,來自澳大利亞的莫里森和來自英吉利的約翰遜還在做著關于沈光林的討論:“你覺得沈光林教授這么做真是為了獲得諾貝爾獎嗎?”
莫里森不是特別相信,“沈教授難道也是這么膚淺的人嗎?”
約翰遜瞧了一眼紅著眼鏡的莫里森,笑道:“這怎么就膚淺了,但沈教授這么做表現的還不明顯嗎?
每位頂尖學者都想拿諾貝爾獎,尤其是到瑞典來做活動的這些。只不過,有些人是錦上添花,有些人是異想天開而已。”
約翰遜剖析的很準確,沈光林確實是為了宣傳諾貝爾而來的。
“可是,要是你這么說的話,讓我覺得沈教授的動機也不單純了呢。”
莫里森的時差可能是還沒有倒過來,腦袋暈乎乎的,都不知道自己在說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