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六三章 戰略(2)
汽車工廠到了,新新舊舊,規模很大。
這些車間里面,有些工廠是全新建設的,有些是原來老舊廠房改造的。
比如,他們的沖壓車間就是新建的,所有的剪沖設備都是從泉城運輸過來的,全新的設備,全新的生產線。
其實,捷克那邊也有一條自動化的沖壓設備生產線呢,好像是1萬噸還是多少,沈老板覺得那邊的生產不能放棄,就沒搬,要在魔都投資一條全新的。
后世,好像全世界最厲害的沖壓設備都在華夏,沈光林的這臺沖壓設備是從泉城二機床訂制的,雖然有點傻大粗苯的意思,但開卷沖壓一條龍,自動化程度還是可以的。
華夏工業基礎脫胎于老毛子,因此華夏在這個年代制造的重型工業設備雖然看著不怎么樣,到其實使用效果很好,很實用,在國際上來講也并不落伍。
對于沖壓設備,張成還是很有研究的:“西德的舒勒、扶桑的會田、小松Komatsu、日立,他們的沖壓機是挺好,但他們的設備也就能沖5000噸到1萬噸,咱們的設備能沖2萬噸,所以他們沖的鐵皮薄呢,咱們重卡都能沖。”
“支持國產,這很好,要是國內的一些機械制造公司活不下去了,咱們就收購過來,也算是為國家做貢獻了。”
這是沈光林給長城汽車乃至長城集團定下的基調,公司可以不賺錢或者少賺錢,但是一定要養好人,保護好國內的工業基礎。
當“先知”就是這點不好,他知道未來幾年之后國內的制造業有多困難。
長城汽車里面也不全是新的車間,也不全是新的設備,里面也有不少是從捷克拆來的二手產線,像后面的焊接,涂裝,總裝線大都是從東歐運輸過來的。
這些設備和產線大部分是德國制造的,也有小部分是捷克自己制造的,運輸到魔都之后,經過重新整理安裝便煥然一新了。
有人才,其實沒有那么多的技術難題。
很多企業在建成之后說,我們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題。
在長城汽車這里,好像都沒有遇到。
要知道,在長城汽車工作的工程師都是些什么人?
京城大學畢業的,五道口大學畢業的,最不濟也是津門大學,楠開大學畢業的,大學生扎堆,研究生也不鮮見,跟別的工廠來一個大學生就跟寶貝似的完全不一樣。
有這樣的技術團隊,什么樣的難題攻克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