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化形
好在這場雨并沒有下多久,李慕回到縣衙,不過一刻鐘,天就再次放晴,天空一碧如洗,連一朵云彩都沒有,如果不是地上的水洼處還有濕痕,恐怕不會有人以為剛才下過一場雨。
趙捕頭離開值房的時候,囑咐李慕道:“你就在這里,不要離開衙門,一會兒所有人都要隨郡尉大人去參拜國廟?!?br/>
大周每一郡,每一縣,都建造有國廟,李慕在陽丘縣時,也去過一次,但陽丘縣的國廟,完全無法和郡城的相比。
這是一座占地面積極大的大殿,雖然只有一層,但層高起碼也有三丈,走進國廟,第一眼看到的,是三座巍峨聳立的巨大雕像,讓人踏進國廟的第一步,就會產生一種頂禮膜拜的沖動。
殿內的蒲團足足有數百只,其上整齊的跪滿了北郡的百姓。
百姓們排著隊,從入口走入,參拜完之后,再從出口走出。
李慕注意到,幾乎九成以上的人們,在參拜那三座雕像的時候,都會體內都會產生一絲念力,被那三座雕像徐徐吸入體內。
國廟和寺廟道觀一樣,只要人們誠心參拜,便會有念力產生,那些沒有產生念力的,心中一定對朝廷,或者地方官府,有著某種不滿。
這是難免的,即便是國廟,也沒有辦法逼迫百姓強行信奉,從某種程度上說,產生念力的百姓比例,代表著朝廷的民心。
一個地區的百姓,參拜國廟時,產生念力的人數占比,是考核地方官員政績的重要指標。
若是一個地方治安良好,百姓安居樂業,自然也會對朝廷充滿信心。
而若是一個地方的官員,為官不仁,魚肉百姓,弄的百姓怨聲載道,民不聊生,便不會有太多的念力產生。
郡衙之人,參拜國廟,一是為了參拜,二是為了觀察地方的民心。
從現場的情況來看,只有極少數的百姓,身上沒有念力產生,這也說明,百姓對于北郡官府,是十分信任的。
李慕看著大殿中的三座雕像,問道:“這三位是什么人?”
趙捕頭看了他一眼,問道:“你以前沒有來過這里嗎?”
李慕搖了搖頭:“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