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有何居心?
書院中風氣的改變和惡化,是自先帝時開始的。
百余年前,文帝在位期間,為大周貢獻了數(shù)十年的和平盛世,之后的皇帝,都不復文帝英明,卻也能享受文帝之治的成果,只要中規(guī)中矩的,做一個守成之君,無過便是有功。
偏偏到了先帝時期,先帝為了證明自己與歷代皇帝不同,推行了很多政令。
比如設立代罪銀法,比如給蕭氏皇族不斷增加的特權,都使得大周朝廷,出現(xiàn)了很多不安定的因素。
朝廷之內,官員代表不同的利益群體,黨爭不斷,很多人因此而死。
朝廷之外,三十六郡也不安穩(wěn),魔道四處作亂,妖國和鬼域也虎視眈眈,不斷犯邊,直到女皇繼位,這種情況也也沒有得到好轉。
神都的亂象,導致了書院的亂象。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三大書院之內,刮起了這股不正之風,原本應該是朝廷棟梁的學生,卻成了神都的禍害。
張春遺憾道:“文帝曾言,書院學子,讀圣賢之書,學神通道法,當以濟世救民,報效國家為己任,現(xiàn)在的他們,已經(jīng)忘記了文帝建立書院的初衷,忘記了他們是為何而讀書……”
百川書院。
陳副院長眼看著又有一名學生被都衙帶走,問道:“這是第幾個了?”
一名教習搖頭道:“第十六個,據(jù)說,神都衙,刑部,御史臺以及大理寺,從萬卷書院帶走的學生已經(jīng)超過了二十個,從青云書院帶走的,也超過了十個……”
另一名教習嘆息道:“這些事情,我們竟都不知道,這些品行不端的學生,離開書院也好,免得以后做出更過分的事情,連累書院的名譽……”
陳副院長道:“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是書院名譽受不受損的問題了,據(jù)中書西臺的官員所說,陛下決定改變大周朝廷的選官制度,開創(chuàng)科舉……”
一名教習疑惑道:“何謂科舉?”
陳副院長道:“陛下要分科取仕,從此以后,朝廷官員,不再全都從書院選取,若要入朝為官,必須通過朝廷的選拔,哪怕是書院學子也不例外。”
書院之所以是書院,就是因為,大周的官員,都出自書院,百余年來,他們?yōu)闀禾峁┝嗽丛床粩嗟纳鷻C和活力,如果這如果這種生機與活力斷絕,書院距離消亡,也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