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人選之議
歷來法家傳人,都會積極入朝,推動律法改革,或許他們的修行,就與此有關。
法家根本就不修法力,他們的攻擊,更像是道術,如果周仲是道法雙修,那么他的真實實力,可能已經極其逼近第六境,第五境的供奉想動他,無疑是踢到了鐵板。
通過這件事情,還暴露出一個問題,供奉司已經已經不是大周的供奉司,而是舊黨的供奉司了。
大周各郡,擁有高度的自治,供奉司的作用,便相當于大周FBI,是專門處理地方不能處理的事務的,如果被某些人把持,會產生非常嚴重的后果。
小玉之事是其一,周仲的事情,也能說明問題。
既然已經決定要干一票大的,不妨就從供奉司開始。
不過在這之前,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是中書省需要立刻解決的。
為李清的父親翻案之后,六部中,兩位尚書,兩位侍郎,都被免職,四品以上官員的位置,一下子就空出來四個,吏部更是群臣無首,再沒有官員頂上,衙門就快要運轉不下去了。
對此,中書省已經爭執了一個早上。
吏部是舊黨的命根子,原本是由舊黨徹底把控,一位尚,一位尚書,兩位侍郎,全都是舊黨之人,吏部尚書更是干脆就是南陽郡王,舊黨通過吏部,把持著大周大部分官員的考核任免,還間接影響著供奉司,可謂是抓住了朝堂的命脈。
為李義翻案的過程中,李慕和周仲,將舊黨的命根子切了。
看似舊黨只是損失了三位官員,實則損失慘重,舊黨是上游官衙,能夠輻射無數下游官衙,少了吏部,舊黨要失去朝堂的一半話語權,因此,他們才恨周仲入骨,恨不得在發配的路上,就解決掉周仲。
這次吏部尚書之位,代表蕭氏皇族的蕭子宇和代表周家的周雄,爭了一個早上,爭的臉紅脖子粗,仍然誰也不讓誰。
他們也不可能讓。
論權力,吏部尚書,是六部尚書中,權柄最重的,舊黨想要奪回本來就屬于他們的位置,新黨也不會放過這唯一的機會,得到吏部,就能反過來壓制舊黨。
相較于他們,其他幾人,都沒怎么開口,這個重要的位置,不屬于舊黨,就屬于新黨,不可能落在其他人身上。
關于吏部尚書的人選,中書省可以報上去七個名額。
為了保證萬無一失,蕭家想獨占七個位置,周家自然也想獨占,雙方又都不會讓對方得逞,于是在兩人你來我往的爭吵中,李慕頭都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