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天時地利人和都在我們吐蕃,陛下若要出兵只會重蹈覆轍,還請陛下一定要三思啊!” “我們贊普真的不想看到大唐的兒郎喋血沙場,更不想看到兩國的百姓交惡結仇,更不想看到吐谷渾的百姓再經歷戰亂之苦。” “陛下身為天可汗,胸襟寬廣,仁善愛民,還望陛下看在大唐百姓的份上,看在吐谷渾百姓的份上,看在天下百姓的份上,不要再出兵了!” “只要陛下不再出兵,那我們吐蕃愿奉大唐為天朝上國,永不進犯大唐。” “而陛下若是出兵,那以后我們吐蕃和大唐就再無寧日,我們吐蕃地處高原易守難攻,而且我們吐蕃人來去如風。” 在來時的路上,吐蕃使臣不知道多少次想過該如何勸說大唐皇帝不要出兵。 所以,這一番言辭,他一路上不知道捋過多少次,所以洋洋灑灑的說下來,可謂是慷慨激昂,酣暢淋漓。 這一番言辭那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既有勸諫,又有威脅,剛而不硬,不卑不亢。 吐蕃使臣自認為這一番言辭堪稱是完美,如果這都不能勸動大唐皇帝和一眾大臣們,那還有誰能勸動? 所以說完之后,他就帶著自信的微笑昂然立在哪里。(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