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七十三:天老爺啊!
八艘神舟,載重一萬六千噸。
一年哪怕只能轉運三回,就是將近五萬噸的運力。
五萬噸鋼鐵,足夠修建鐵路前的大燕過一個肥美的“鋼鐵之年”。
只是眼下即將開啟鐵路修建,還有各類機車、車床的打造,五萬噸恐怕也將將夠,還需要廣東自籌……
不過到了年底,又八艘下水后,情況就大為不同了……
“還有一好處就是,去時,可運送大量百姓丁口,回程時裝載鋼坯,一舉兩得!便是直隸、河南和兩湖也不必擔憂,兩湖、直隸有水路,河南的路這些年也才剛剛修繕一新,足矣!”
李鑾高興說罷,卻聽趙霽沉聲道:“臣最欽佩之處,便是十七年前始,皇上便開始在民間強推百姓啟蒙教育,并以此和官員升遷考評聯系在一起,使得至今日識字之百姓丁數,十倍于從前!若無這些至少進行了啟蒙教育能夠識字的青壯百姓,恐怕也難有今時今日之局面!”
賈薔聞言,忍不住嘴角揚起,露出得意神色。
哪怕只進行了極基礎的掃盲教育,可成果也是極為顯著的。
識字的工人和文盲工人,完全是天差地別的兩回事。
不過隨即心中警醒,莫要被捧的飄飄然,真以為自己是至圣降世了。
果然人在這個位置,想要保持冷靜,實在是件艱難的事……
“好了,關于鐵路修建的諸般事宜,由太子和軍機處再議罷,朕能做的不多。只一句話:不要怕做錯,只要方向對了,就大踏步向前走。哪怕偶爾崴了下腳,也不必怕,更不必畏首畏尾,總能走得通!
最后,今后奏對不許再說頌圣之言。不僅對朕,對后繼之君同樣如此。劉徹、李隆基早年何其英明,便是聽多了這樣的頌圣之詞,到了中后期便開始怠惰,飄飄然,真以為自己為圣為賢。朕大抵還能保持冷靜,但到了晚年也不好說。后繼之君中,就更沒把握了。當真吹捧出一個自大狂敗家子來,有你們哭的時候!”
說罷,賈薔與諸文武微微頷首后,折身回了內宮。
而諸軍機大學士,無不面色肅穆的跪倒在地,行三拜九叩之大禮!
得遇明主如此,何其之幸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