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扛起天地
黃龍士背著少女遠行,以免被足以殺人于無形的氣機波及,時不時回望戰場,老人幫自己閨女拎著那桿向日葵,忍不住唏噓感慨,懷中的賈嘉佳仍然沒有醒來,只是下意識摟著貂帽,帽兜里裹著那支綴珠金釵。
黃龍士腳步不停,但始終轉頭看著那幅人力造就的畫卷,長卷緩緩鋪于人間,一時半會應該不會停下,何時是盡頭,天曉得。黃龍士有些出神,喃喃道:“廟堂里的張巨鹿,江湖上的王仙芝,有這么兩號人物,一個官場不倒翁,一個老不死,其他人哪來的出頭之日擱誰站在他們身后,都是一個想一想就讓人絕望的事實。永徽之春的那班事功學問皆是上佳的文臣,武將中有廣陵道的盧升象,還有那些郁郁不得志的宗室功勛。天下武林中,鄧太阿的劍,顧劍棠的刀,曹長卿的書生意氣。擱在以往和以后,隨便摘出任意一個,都是響當當的風云人物吶。”
黃龍士收回視線,繼續神神叨叨,“大秦失鹿,離陽也不遠了,碧眼兒就是離陽的那只鹿,他自知下場,無退路可言,已經開始著手安排后事。他若是獨活而不退,那么天下寒士就看不見前程了。”
“但王老兒非但不退,反而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一個文臣極致,一個武夫巔峰,這兩人,初看境界相當地位相同,其實骨子里是大不同啊,文武殊途,果然不假。老夫當年給江湖氣數拔苗助長,好來一個釜底抽薪,應該沒錯。”
“老夫看多了書上故事和書上人,這些年殫精竭慮,事事按部就班,臨了卻要錯上一回”
黃龍山最后一次回頭,是戰事開啟后的半個時辰后,沒有看到意料之中的云壤混淆,而是天地氣象格外清明。
黃龍士嘆了口氣。
那小子,多半是輸了前半戰。
事實確如黃三甲所料,即便徐鳳年以高樹露體魄,再依次搬出了慕容寶鼎的立佛,使出薛宋官的胡笳拍子,武當的仙人撫頂,等等,種種玄通,配合得天衣無縫,也僅是擋下了那場仿佛沒有盡頭的地發殺機。
半個時辰,徐鳳年破去不下百道拳罡,絞殺了不下四百條蛟龍。
這只是徐鳳年的“一氣”之事。
第一撞之前,徐鳳年一氣就已呵成,再無吐氣絲毫。
甚至他已經準備好在換取第二口生氣之時,如何應對王仙芝雷霆萬鈞的攻勢。
但是徐鳳年三次游歷江湖幫他涉險而過的謹小慎微,反而造成了不大不小的惡果,
出招之時仍在暗中蓄力的王仙芝找到了一個不是絕佳的時機,使出了比起廣陵江畔針對王小屏還要聲勢浩大的一次鎮壓。
地發殺機的同時,天發殺機
共同碾軋身處其中的徐鳳年。
一直為徐鳳年所用的天上云氣脫離軌道,僅是眨眼間的烏云密布,一如斗轉星移,就足夠改變徐鳳年原本就搖搖欲墜的艱難均勢。
徐鳳年不是沒有感知到王仙芝的后手,只是在他預料之中,還有半炷香左右的光陰,王仙芝才會引下天上氣象,迎合地發殺機,有十之七八的把握將自己圍困在那座牢籠之中,最終成全王仙芝最后的人發殺機
這也是魂魄不全帶來的些微影響,但是面對王仙芝,這點偏差,足以讓他陷入大險境。
王仙芝抬起一只手肘,手心貼合,重重擰動,手掌隨之猛然顛倒。
世間輕松之事,可不就是那“易如反掌”
王仙芝嘴角掛著冷笑,拭目以待。
殺一個僅有高樹露體魄的徐鳳年,他絕不會以為有多難。
人發殺機,天地反復。
以徐鳳年所站位置為圓心,涇渭分明不知千萬年的天地,竟是真的翻覆了
地在上,天在下。
徐鳳年的不幸在于沒有多余氣機在身,但是不幸中的萬幸也在于此,否則就算是軒轅青鋒柳蒿師這種大天象高手在場,也要一身修為化作齏粉。
王仙芝當時對王小屏出手,可以說是才遞出小半招,這也在情理之中,此招初衷本就是為了針對齊玄幀這樣的仙人,精髓在于顛倒氣數因果,別說是天象境界,越是修為高深的陸地神仙,越是折損厲害。
徐鳳年順勢而為,跟隨掉轉的天地一起轉換站姿。
人生天地間,當頂天立地。
如果說這是可望不可求的嘴上豪言,無法人人適用。
那么徐鳳年一直沒有這么大的野心,他只是覺得不論是誰,只要站在一個位置上,就得為之扛起點什么。
是普普通通的市井百姓,就扛起父母養老之責。是世家子弟,就扛起家族香火傳承。是廟堂將相公卿,就要扛起天下興亡。
徐鳳年只記得那趟北行關外,自己在馬車上跟徐驍承諾過,徐驍留下來的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