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朕收回
承乾主動的跟那有六個孩子的家庭結成了對子,李泰則誠懇的向秦瑯認了錯,覺得他不該那般評價燒炭的柯老五,并要求與柯老五結成對子。
李存孝則主動的提出了要與灞上那個只有三個少年孤兒的家庭結對,他們的處境讓他想到了自己的過去,三個孩子兩個男孩一個女孩,女孩最大九歲,弟弟一個七歲一個五歲,父母雙亡,死于饑荒。
就死在今年,就死在不久前,這是讓人難以相信的事實,畢竟朝廷的官方說法,是今年雖天災兵禍連結,可在偉大的皇帝陛下的英明帶領之下,大家戰勝了蝗災,打敗了突厥入侵,災民都得到了及時的賑濟。
但事實上那對夫妻還是餓死了,他們沒有等到官府開始賑濟,他們把家里僅有的一點糧食留給了孩子們吃,自己卻終究沒撐下來。
其實這樣的情況應當還有許多。
崇賢館這群普遍只有七八歲的孩子們,每人都主動的與一個貧困家庭結成了對子,他們斗志昂揚,恨不得馬上就讓這些人過上好日子,住上寬敞的大房子,穿上新衣服。
比起上次養雞,無疑他們現在更覺在辦一件大事好事。
雖全是些王公子弟,但他們都還很年幼,并沒有變的多自私和殘忍,他們都還很天真很善良,在秦瑯的引導下,都很認真。
幫助他人,使自己快樂,承乾他們都覺得確實如此。
其實這些孩子個個條件好,就算不動用家里關系,要幫助一個家庭脫困還是太容易了,他們哪個沒有自己的小金庫,大戶人家的孩子哪怕才幾歲,也一樣會有自己的月錢。
但秦瑯說了,直接給錢,或直接雇傭做工這種辦法,不反對,但沒有成績。
這是新的社會實踐課,學生們要觀察了解,要搞明白他們的現狀和過去,要知道他們為何而貧困,要以引導的方向讓他們自主脫困。
學生們一個個都在那里苦苦思索,回去時一路上也沒有了來時的那種秋游的輕松。
孩子們沉默著,秦瑯反而很高興,這說明他們真的在思考問題。
褚遂良對秦瑯那是佩服的五體投地,因為殺了太子們的雞,他差點就惹出了大禍,先前皇帝那震怒的樣子他可是看的清楚。
而現在,秦瑯連消帶打,不但讓太子們自己把雞從墳里挖出來,還帶著來送給孤寡貧困老人,做了件極好的事不說,現在居然又順勢展開第二堂社會實踐課,讓他們與貧困家庭結對幫扶。
褚遂良是位大書法家,也是有名的詩人,更是官員,他很清楚,今天太子們做的事情,傳揚出去之后,將得到多少人的稱贊。
這不正是皇帝需要的太子,這不正是百官們期待的太子,這不正是天下擁戴的太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