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圣意難測
“是......”溫體仁失了圣心,突然像是老了幾歲,見崇禎皇帝沒有降罪,只好低頭謝恩告退。
溫體仁走后,崇禎單獨留下楊廷麟詢問了下朱慈烺的(情qíng)況。
楊廷麟道:“太子(殿diàn)下無恙,他對臣說,不久后就會將三千奴賊的首級送到京師西市鑄成京觀,振我國威,讓百姓不再對建奴產生恐慌!”
崇禎皇帝聽后精神一震,說道:“太子此法甚好,準了!”
隨后,崇禎皇帝下旨,皇太子私斬勛貴,功過相抵,暫令其繼續領軍作戰,但不許離開京師百里范圍。
翰林編修楊廷麟御前表現極佳,授太子賓客,擢升為刑部右侍郎。
楊廷麟從七品翰林編修一躍成為正三品的刑部右侍郎,只覺得頭腦發暈,片刻醒悟后立馬領旨謝恩,同時心中感慨萬分。
這《皇明祖訓》上的內容還是當初皇太子每(日rì)學習的時候經常請教自己,自己才仔細研讀的,否則他哪會記得這么仔細啊。
按理說正七品的官員擔任正三品的官職會引人非議,崇禎皇帝處理的卻很到位,同時授予楊廷麟太子賓客,屬東宮大臣,秩品也是正三品。
在楊廷麟走后,崇禎皇帝背靠著龍椅,神色暗淡下來,心道:“是朕錯了嗎?當初朕要是準了太子的請戰,大皇兄的德陵也許就不會遭此劫難了........”
※※※※※※※※※※※※※
有人好奇本書為什么全程喊“陛下”而不稱呼“皇上”?
明穿三誤區:
第一,明朝太監自稱奴才,其實明朝太監自稱奴或者奴婢,清朝太監才稱奴才。
而且奴才在滿清算‘高檔貨’,一般人還沒資格自稱,只有滿族重臣才能在清朝皇帝面前自稱奴才,漢臣只能自稱臣。
第二,把奏疏和奏章當奏折、折子,奏折這玩意清朝才喊的。
第三,稱呼皇帝為皇上,皇上是滿清經常稱呼的,明朝以前包括明朝通常(情qíng)況稱呼為陛下、圣上或萬歲,萬歲也是宋朝以后的特稱,在此之前并不限于皇帝,反正極少有稱呼漢人皇帝為皇上的。
由此可見,現在古裝電視劇害人不淺,什么狗(屁pì)編劇都能寫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