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 警界“大熊貓”
“那您的意見是...?”
羅勝持續敞亮,“我的意見是沒有意見,G命工作是塊磚,哪有需要往哪搬?!?br/>
雖然是用略帶玩笑的語氣在說, 卻莫名的能覺出總隊長說這話的情緒是認真的。
老一輩人的一些情懷,確實是許多年青一代不能體會的,當然,不較高下,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時代特征。
情緒不情緒的,咱先放一邊,但周南聽著就覺得不太妙的亞子。
咱們不妨稍微分析一下子,抓住重點“方向定位”四字。這四個字用在他身上,很好理解,無非兩向,一個是和現在相同,主搞刑偵,一個就不用提了,主搞宣傳。
不可能?為啥不可能。
人才浪費?那不能夠。
維持原樣不好嗎?可事物總是要發展變化的,這是規律不可更改,尤其當這個“事物”還是新鮮出爐的警界“大熊貓”時。
哦不,這么比喻可能不夠恰當,畢竟國寶都降級了,而周警官這類型的人才算得上獨一無二。
故而從不同視角出發,或許上面覺得其更適合搞宣傳也未可知?
而且主搞宣傳也不是一點優勢沒有,從面兒上來看,工作變的輕松起來,時間自然就會更寬裕,也不妨礙有疑難案件時,他客串個側寫專家或者畫像專家幫忙破破案子不是?
啥?還是人才浪費?那么多命案等著吶,只客串怎么夠?
可其實大多命案并不需要多高精尖的人才,不扯遠的,拿城東支隊最近的那起里王村八十九歲老人被害案來舉例吧,沒有他周南就破不了嗎?
未見得。絕大多數時候,案件的偵破過程不是靠某一個人,而是團隊運作。
走訪走訪再走訪,排摸排摸又排摸,即便周某人沒發現那根頭發,相信用不了多久,城東眾和轄區派出所的民警們,也能排查到馬書記兒子的異常動向,進而通過各種偵查手段將其揪出。
所以老實講,該案件有沒有周南,無非早幾天破解還是晚幾天破解的問題,并不是非其不可。
而老太太這種案件,才是現實中最普遍最常見的案件。從另一種角度來說,這又何嘗不是一種資源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