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1 有但
老爺子愣了下忙起身,“啥貴不貴的,額叫張禾。”
“張老爺子,不知是否有幸和您合作一把,”周南伸出半截的手又不著痕跡的收了收,嚯,看著須發皆白的,老爺子身板硬朗的很吶,完全用不到扶。
合作?張禾以為自己聽錯了,夸張的掏了掏耳朵不可置信道,“你娃會咱們華陰老腔?”
不帶絲毫惡意的純懷疑句式。
周南回答的也沒絲毫水分,“可不敢稱會,還得您老帶著。”
他敢保證全場有一個算一個,心里都有張老爺子這疑問,但直來直去問出口的,那就真不多見了。
八百里秦川,多的是雄渾壯闊,就是要少點彎彎繞才有那股子“一聲喊”的氣勢!
是的,看到條凳那刻,他腦海中應景響起的,正是那首《華陰老腔一聲喊》!
“周老師您可太謙虛了,誰不知道您在藝術上的造詣,登峰造極,創作的曲目首首經典,”白發老者自己沒覺著啥,反倒是鄭導急忙上前打了個哈哈“圓場”,后又表情為難道,“可咱們這排練時間有限,要不您再慎重慎重?當然我可絕不是懷疑您的作品...”
這話你得顛倒聽,周南多“善解人意”啊,當即表示,“自然自然,不能為了我一個耽誤了后面的排練和整體演出效果,這樣吧鄭導,給我和張老爺子半個小時,合過后您覺著成,咱就上,不成,就還來那首《唱支山歌給D聽》。”
嘿,這娃有點犟。
鄭導知道周南這話也只能聽一半,因為對方明擺著直奔新曲目去的,憑人家現在這“江湖地位”,就完全沒給他選擇的機會。但半個小時能排出個啥?一首成熟的曲目都未必夠,何況從未面世的新歌?
乍聽是有點異想天開,但周南自有幾分把握。
要知道能在這舞臺上的,無不是西陜地區各個劇中的代表人物,業務水平那絕對沒得說。而到了一定境界,不說一法通萬法通吧,反正即興“伴奏”問題絕對不大,何況咱這也談不上即興。
鄭導連連擺手,“我不是那個意思,不是那個意思。”
這話...還是要繼續顛倒聽。講真,還真不能怪人家,如果不是有“外掛”,周南自己碰上這種情況也不能輕易相信。西陜他不是沒來過,但次數也有限的僅,突然就寫出首當地特色風味十足的民歌來,擱誰誰信吶?
即便周南是個“名角兒”,臺上的懷疑目光還是占了大半,雖然大多數人能很好隱藏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