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五章 失望與希望
胡濙聽完了尼古勞茲的問題,眉頭緊皺的說道:“在遠古的時候,人們狩獵的時候,如果付出比收獲大,就會選擇不狩獵。”
“就像是現在海上的船舶,很少捕獵大塊頭的魚一樣,因為得不償失。”
尼古勞茲眼神一亮,胡濙的這個比喻非常的好,大塊頭的魚的魚油更多,可是琉球群島的貢品之中,一年只有三十萬斤的魚油。
這不是現在殺不了大魚,而是因為付出比收獲要小很多。
尼古勞茲坐直了身子說道:“生育的收益遠小于成本,所以就不生孩子了嗎?”
“不僅僅是如此。”胡濙搖頭說道:“我們可以很容易看到,一些衣食無憂的人,也不太愿意生子,他們的孩子并不是很多。”
“襄王是大明最尊貴的親王,但是他只有三個孩子,對于襄王而言,收益、成本、收獲、付出,都是無稽之談。但是他不愿意生。”
胡濙的話說完,讓尼古勞茲陷入了沉默之中。
尼古勞茲當然知道,襄王不愿意生孩子,完全是因為生下來會分家產。
如果皇位再傳下去,襄王失去了他尊貴的皇叔身份,襄王府一脈就會失去現在的恩典,生的越多,爭斗就會越多。
襄王是這種想法,大明又有多少人如此想法呢?
羅馬亦有四時之秩序,但是在生機勃勃的春天和萬物勃發的夏天,羅馬人依舊不愿意生孩子。
他們更希望孩子有個美好的將來,將手中的資源去培養一個孩子成才,要比培養兩個容易的多。
尼古勞茲無奈的說道:“大明似乎沒有這個困擾,雖然你們的耕地十分的貧瘠,但是大明的百姓如此的勤勞,只要政治清明,只要世道安穩,他們似乎非常樂意生。”
“即便是胡元統治了這片土地一百年,但是他們還是過客,最終這地方還是你們的。”
尼古勞茲到大明已經兩年的時間,他在中秋節看到街上跑的全都是五六歲的孩子,別提多羨慕了。那無憂無慮的模樣,讓尼古勞茲感慨良多。
如果羅馬人有這么旺盛的生孩子的想法,那還有什么高盧人、日耳曼人、哥特人、奧斯曼人、羅斯人逞兇的機會?
羅馬人生生把自己折騰成了小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