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爭先
楊青山懷疑楚山這時候很可能已經在籌劃出兵強攻朱仙驛之事了……
“嗒嗒!”
楊青山剛將他心里的擔憂提出來,就見十數騎探馬沿著蔡河南岸快速馳至城下,稟報今日一早就有兩千余賊軍,兵分水陸兩路,出汴梁城沿蔡河新渠奔朱仙驛而去;其先部百余騎兵已經馳至朱仙驛軍寨之前,將附近數十騎云州斥候逐走,有跡象表明他們下一步就會強攻朱仙驛軍寨。
“朱仙驛守將是誰?”得這一消息,蕭干也是一驚,愕然看向楊青山問道。
“應是汴梁降將、皇城司親事都虞侯趙彰麾下一員指揮使率部駐守朱仙驛。”
汴梁淪陷時,總計有七八萬兵馬投降,最終有四萬五六千降卒收編皇城司旗下使用。
營指揮使以上的汴梁降將總有將兩百多人,楊青山也不盡識,但外城以及汴梁外圍城寨劃分八個區域,分別由趙彰等八名汴梁降將擔任親事都指揮使、親事都虞侯負責駐守,楊青山還是清楚的。
“我們恐怕需要即刻出兵趕往朱仙驛,遲則生變啊……”姚成孝蹙著眉頭說道。
軍都寨兼有蓄養軍馬所用,占地面積極廣,甚至比一般的州城還要開闊,因此楊青山僅憑借五六百嫡系兵馬很難守住。
朱仙驛軍寨并沒有將整個朱仙驛的鎮埠都包圍進去,僅三四百步見方,當然容易守御得多,但汴梁降軍的抵抗意志難以寄托厚望。
姚成孝難以想象,倘若沒有外力干擾,朱仙驛軍寨能堅守住一天。
“楚山兵馬|強攻軍都寨,寨中有人同時縱火制造混亂——他們在朱仙驛軍寨之中,會不會有同樣的部署?”訶欽蹙著眉頭,擔憂的問道。
“楚山潛襲汴梁,暗中籌備兩三個月甚至更久時間,不排除也往朱仙驛安插人手,但守將及大部兵卒應該沒有問題!”姚成孝很篤定的說道,“楊軍侯,你覺得呢?”
楚山兵馬之前在朱仙驛棄舟登岸,沒有急于強攻朱仙驛軍寨,而是先奔汴梁而去,在姚成孝看來,這并沒有什么問題。新筆趣閣
楚山要保證進襲汴梁的突然性,突襲之初不可能在朱仙驛浪費時間。
另外,鄭州節度使府也接受了一部分汴梁降軍,姚成孝對汴梁降軍的心態還是相當了解的。
說白了就是南朝上百年來以文御武、以文治武,禁軍中下層武將及兵卒的地位極低,待遇也極為窘迫,使得大部分人對南朝并沒有忠貞之心。要不然赤扈南侵也不可能如此順利,更不可能幾乎是兵不血刃都拿下整座汴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