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出征
此時已經入冬,滍澧二水都進入枯水期,不可能出現截流之后大水在須臾之間就能漫灌敵營的可能。
這也是敵軍不防水攻的關鍵原因之一。
在常人的眼里,即便冬季筑壩截流,也不應該能淹到北岸四五十里之外去。
事實上,冬季即便先成功截流抬高水位、再最后鑿通石渠,滍水想要淹及敵軍在四五十里外、廟王溝北面的連營,也是需要一個過程。
敵軍在這個過程中也不可能從頭到尾都毫無察覺。
不過,楚山從來就沒有奢想僅僅憑借一場大水,就能將數萬敵軍直接淹滅。
楚山一方面要的是利用淹水,迫使敵軍放棄耗盡巨量物資在兩三個月之間所建的連營,徹底暴露在營地之外,另一方面要的是用淹水將敵軍實行切割,為楚山及援軍在潁水南岸創造極佳的會戰機會。
當然,最為極端的情況則是在河淮諸河流進入冰封期之間,滍澧二水都極端枯瘦,二水改道也遠不足以切斷四五十里外的敵軍連營,那就只能死守城寨,拖到這個冬季過去,拖到明年春暖花開、滍澧二水上漲之日了。
當然,敵軍或許在那之前就會從潁水南岸撤走,但西華之圍也將不戰而解。
這樣即便沒有機會重創敵軍,但開渠引滍、澧二水入潁水,才是楚山行聲東擊西之策的根本。
只要完成這個目標,楚山就能在淮上爭取到三到五年休養生息的機會,而大越也只需要重點防御淮南,將極大減輕軍事上的壓力。
楊祁業、胡渝一邊內心驚蕩的聽史軫介紹楚山這半年來的密謀全貌,一邊跟隨著走進多層柵墻阻隔的石渠營地……
長逾兩千步的石渠,除了南側刻意留下來的薄薄一層沒有打通外,其他都已下鑿近六丈深淺——只是為了趕時間,真正的石渠部分僅有三四丈寬……
“之前說楚山在滍水筑營,乃是方便靖勝侯潛襲汴梁行聲東擊西之策,但誰能想到潛襲汴梁才是‘聲東’,而滍水則是真正的‘擊西’!倘若天不助岳海樓,他這仗敗得真不冤啊!”胡楷即便在襄陽已知密策全貌,但這一刻袖手站在高坡上,胸臆間也是波瀾起伏。
“潛襲汴梁初衷也只是想著將陳州敵軍從滍水誘走,方便趕在入冬之前將石渠鑿通——起初也沒有料到岳海樓有那么大的定性,竟然死死釘在滍潁二水之間不走,還四處求爺爺告奶奶,聚攏如此之巨的敵援而來,”史軫說道,“有時候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徐侯見南歸之路被岳海樓堵死,也只能順勢據守西華,奏請陛下與樞相率部來援了……”
史軫接下來也介紹起為截流所做的一些準備。
因為岳海樓死釘在潁水南岸不走,楚山順勢在滍水北岸大造營壘,不僅以開采石料修筑營壘的名義,繼續遮掩開鑿石渠的真相,同時還緊挨著滍水兩岸修造石寨,實際是已暗中將大量的石料用編織的大竹籠儲存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