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大捷
徐懷陪同胡楷在巨陵鎮滯留了兩天,等建繼帝的圣旨傳來,楊麟、鄭聰等人先率部往襄城東南方向馬黃河口撤去,他們將在那里駐守年后,左右宣武軍除騎兵部隊留在巨陵、臨潁接受徐懷的節制外,也將與楚山軍一部分主力,押解戰俘往召陵等地撤離。
從八月潛襲汴梁算起,截止巨陵鎮一戰,大越調動八九萬兵馬,以不到兩萬傷亡,先后殲滅、俘虜敵軍近七萬人,蕭干及陰超兩支降附軍近乎全滅,楊景臣、岳海樓兩部人馬也受到重創,此役可以說是汴梁淪陷之后,最為輝煌的一次大捷。
此役不僅令淮上防線轉危為安,也極大鼓舞江淮軍民的士氣。
至少在這一刻,就算是周鶴、高純年這些當年的主和派,也不得不承認抵御胡虜并非沒有成功的希望。
十一月底,徐懷先率部撤往襄城,徹底終結第一次汝潁會戰。
抵達襄城之后將兵馬交由徐武磧統領,他本人又帶著侍衛親兵營,馬不停蹄的趕往舞陽覲見一直在舞陽督戰還沒有離開的建繼帝。
雖說已經進入滴水成冰的時節,潁水已經封凍,但虜兵并沒有渡潁大舉南下,卻是木赤、岳海樓在臨潁之圍解后,率領殘兵黯然北返,渡過潁水往宛丘而去。
受汝潁會戰的影響,敵軍這個冬季在河洛、淮南、陜西等地戰事也都沒有大舉發動新的攻勢。
大越在各地的兵馬,極其難得的迎來汴梁淪陷后第一個相對平靜的寒冬。
天寒心不寒,雪花從陰霾的蒼穹飄落下來,在臉上化為冰水,徐懷在侍衛騎兵的簇擁下徐徐而行,也難得有閑情逸致,一路欣賞雪景。
過澧水時徐懷才得知建繼帝要親率在舞陽的文武百官出城迎接他凱旋而歸。
他深知此禮太重,不敢再在路途耽擱,立馬帶著百余侍衛打馬先行,希望趕在建繼帝出城之前抵達舞陽,免受建繼帝出城相迎之禮。
不過,徐懷趕到舞陽城下,建繼帝已率文武百官在城下相候了。
胡楷等人也都回到舞陽。
確知虜兵這個冬季不會再渡過潁水南下,左右宣武軍除了各留兩廂兵馬駐守滍水,暫時接受楚山行營的節制外,其他人馬也都將隨建繼帝南歸。
張辛、鄧珪、楊麟等將都在徐懷之前趕來舞陽,這時候與周鶴、高純年、許蔚、文橫岳等一干大臣站在建繼帝身邊。
在侍衛隔出的警戒線,舞陽當地的百姓,更是興高采烈的圍觀徐懷凱旋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