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小物大用
在奔襲汴梁時,龍津橋一戰、中牟古渡一戰,這一戰術都發揮出驚人的效果。
而在徐懷率部沿蔡河南撤,也是用這種戰術結合輕便、堅固的精鐵戰車,壓制敵騎一路尾隨擾襲。
不過,形勢都是不斷發展中的。
現在的問題是在汝潁會戰之后,敵軍往京西四州調入兩萬精銳騎兵,其中不乏大量的重裝騎兵,機動作戰及突擊作戰能力,遠超之前的蕭干、楊景臣及岳海樓所部降附軍,楚山不能沉溺于以往的作戰經驗中不能自拔。
楚山短時間沒有辦法大規模擴軍,倘若還想以步騎協同戰術,在汝潁之間對抗京西敵軍,也必須提高重裝騎兵的比例,才能更好的防護步陣側翼。
制備更多的精良馬鎧,也是軍械作今年的重中之重。
同等裝備的重裝甲騎,楚山軍的單兵作戰能力,肯定要弱于赤扈精銳的,但倘若楚山選鋒軍的重裝戰馬,其軀干、頸部及前胸都披掛瑣子鎧,一套馬鎧的重量將能減少四五十斤,將大幅降低戰馬在戰場上的負載。
更輕便的瑣子鎧,則意味著戰馬在戰場上的機動、持續作戰能力更強。
此外,瑣子甲除了近戰搏殺的防護力有所不及,但瑣子鎧因為柔貼的緣故,傳統馬鎧難以遮蔽的銜接處都能覆蓋到位,意味著對遠程弓弩射殺的防護能力更全面。
“軍械作那就挑選數名心思敏捷的匠師,新設一房,年底前制出十套新鎧交由選鋒軍試用!”徐懷跟陳榮鈞說道。
“瑣子甲雖然當世也不大用,但制法并未失傳——因其披掛明艷,京中不定時也會制備一些以充儀衛,”莊守信說道,“此時制備一批好手,將拉拔法摸透,一年造兩三百套新鎧,是沒有問題的……”
莊守信之前在汴梁將作監任事,雖是大匠級人物,但當世對匠工再遵重也是有限度的,臨死能賜一個散階虛銜,就已經是皇恩浩蕩、祖宗八輩子燒高香了。
莊守信半輩子早養成謹小慎微、訥言拙行的性子。
卻是到楚山之后,一方面徐懷凡事猶是重視工官的意見,也給予足夠高的地位與重視,一方面是楚山眾人出身都極低微,還沒有形成歧視鏈,莊守信他兒子、女婿、徒子徒孫,都在楚山出任工官,他再遇到什么事,當然敢于進言了。
其實在場的所有人跟莊守信一樣,不知道什么時候戰事會再度降臨,既然新法制甲對重裝甲騎很可能產生極大的提升,都覺得楚山應該全力去推進這件事。
年底前試制十套新鎧,會不會太保守了?
“百廢待新,各處需要的人手太多,這事不急于一時,”徐懷笑道,“州學接下來要設立匠師齋舍,招募有算學底子的學徒,再熬過兩三年,人手或許沒有那么緊缺——對了,鐵線試制情況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