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奉詔
程倫英可不敢指望南陽府軍面對兇殘好戰的赤扈騎兵,能發揮多大的作用。
這也是寧慈等人雖為吏部直接任命地方的士臣,卻在傳詔使者面前絲毫不掩飾內心不滿的關鍵。
不錯,寧慈身為一府之尊,在南陽權勢、地位僅次于鄭懷忠;中樞又有用寧慈制衡鄭懷忠的用意,在很多事情上的話語權,寧慈甚至不弱于鄭懷忠。
寧慈所擁有的這一切,乃是中樞所賜;寧慈在南陽,很注意跟汝南郡公府保持距離。
不過,這一切都要保住南陽府,才有意義啊。
程倫英很是不解,楚山為何會如此干脆利落的奉詔行事,不將左驍勝軍留在汝州休整、補充新的兵員!
寧慈以及通判周運澤,此時也特別想知道這點。
“唉,楚山能不能承受住京西、河洛之敵所施加的壓力,說不憂慮,那純粹是唬人,”唐天德對汝蔡往后嚴峻的形勢,當然也有很深的憂慮,此時也不加以掩飾,深鎖著眉頭,說道,“但朝廷令旨如此,楚山又安能拒之?朝廷如此安排,也必有朝廷的難處,我們時時說要為陛下分憂,要為朝廷分憂,總不能是句空話吧?”
唐天德代表楚山而來,如此表態,寧慈、周運澤、程倫英他們又能說什么,難道哭著喊著求楚山抗旨?
徐懷計劃要大規模整頓汝州兩翼的山地塢寨勢力,因此將更熟悉相關工作的唐天德從羅山調到汝州,準備接任州衙戶曹參軍一職。
; 不過,此次傳詔,汝州正式納入楚山行營防區,徐懷兼知汝州軍事、兵馬都監等職,但州衙諸曹及縣司諸多官職的調整需要一個過程。
即便朝廷已經給徐懷最大限度的自治權,形同藩鎮,但依照規制,這些品秩官職的調整,還是需要在徐懷舉薦后,通過朝廷吏部正式下書任命。
唐天德先到汝州熟悉情況,這次需要分量足夠重的人物前來泌陽接洽,唐天德接下此任。
“朝廷欲調神武軍前往淮南增援,徐侯他對此有何看法?”寧慈多少有些不甘心,問道。
“朝廷不是一直都在催促汝南公出兵增援淮南嗎?我家節帥向來覺得理當如此——怎么,汝南公那邊還沒有準備妥當?”唐天德反問道。
唐天德雖然擔憂楚山軍能不能在汝蔡力擋河洛、京西之敵,但對神武軍調往淮南參戰,態度則跟寧慈、周運澤、程倫英等人完全不一樣。
鄭懷忠坐鎮南陽,又經武關道兼領商州軍政,這個冬季理應從占據洛水上游的盧氏出兵,牽制一部分河洛之敵,以分擔汝州所承受的壓力,然而神武軍駐守上洛、盧氏的兵馬這個冬季卻是巋然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