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廷議
楚山主要是防備京西、河洛之敵,肯定沒有辦法調主力南下剿匪,倘若僑置之事最終能得朝中允許,徐懷告訴王番以及荊湖北路轉運使司的官員,楚山會出兵參與平定漢水以東、漢川南部的亂事。
千汊浦在當世只是概稱,實際地域大體相當于后世的漢口等地區域,上古乃是云夢澤的一部分,地勢低陷,江漢相交于此,諸河隨地勢流淌,沒有大堤約束,水情變幻莫測,地方一直都無法有效治理,此時反而成了饑民聚集之地,與當地受排斥欺凌的漁戶船民攪和在一起,變得更加復雜。
然而聽徐懷說,楚山要在千汊浦僑置一縣遙領之,相當于從鄂州北部生生挖走一塊,荊湖北路轉運使司的兩名官員,都是一愣,沉默著不知道要如何應答徐懷。
王番起初也是沉默,等到荊湖北路轉運司兩名官員告辭離開后才問道:“楚山為何有此想?”
“我午前進宮,還沒等我訴苦,陛下就先訴起苦來,”徐懷說道,“目前陛下欲重新將淮南分置成淮東、淮西兩路,除了廬州、揚州歸中樞直轄外,在淮河南岸形成以壽春、楚山兩城為核心的淮東、淮西大營負責抵御徐宿之敵,總計將編列兵馬十六萬眾。到時候除了地方自征自支外,朝廷還籌劃著每年額外拔付一千二百萬貫餉銀及一百二十萬石精糧。以此數核算,楚山需要朝廷每年額外拔付六百萬貫餉銀以及六十萬石精糧,但朝廷現在拿不出這筆錢糧,只能另辟蹊徑……”
徐懷跟韓圭說道:“你拿我的名帖前去省院,找有司商榷僑置之事——此事非同小可,陛下要楚山與有司拿出具體的條陳,再召大臣議決……”
原計劃是先在朝中探一下口風再拋出僑置之事,韓圭沒想到徐懷今日進宮,就直接在建繼帝將楚山目前最大的訴求拋了出來。
不過徐懷做出決定的事情,韓圭心里有些遲疑,但還是先干脆應承下來。
接下來兩天,除了韓圭與鄭屠奔走有司,徐懷也親自登門造訪左相周鶴以及分署戶部的參政知事高純年,但周鶴、高純年二人對僑置之事不置可否,只說滋體事大,需要細細琢磨、商議,不能倉促決斷。
卻是建繼帝等了四五日,見沒有動靜,便直接在垂拱殿召集大臣廷議僑置之事。
西晉永嘉之亂后,諸胡南侵,肆虐中原,漢人紛紛渡江南下。
當時的晉室朝堂為了更好的統治南遷僑民,在僑民比較集中的地區設置了與僑人籍貫同名的州郡縣及相應衙署,在招撫南下僑民及抵御北方胡虜南侵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當時威震一時的北府兵,主要來源就是青徐等地的僑民。
不過,僑置設立后也出現例如版圖混亂、割裂地方、削弱地方財賦、加劇土僑對立矛盾以及僑民為大姓豪族把控等一系列問題。
晉朝很快也廢除僑置,將僑人的戶籍編入所在郡縣,當時稱之為“土斷”。
周鶴、高純年等人能身居高位,對歷朝典故自是熟稔,見沒辦法用“拖”字訣敷衍徐懷,廷議時他們歷數僑置種種弊端口若懸河。
徐懷很清楚事情最大的障礙,還是周鶴、高純年是不想看到他在楚山獨掌軍政大權的特例延伸到荊襄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