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夜謀
他不是不清楚遏制京襄進一步壯大的必要性,他也比誰都渴望能親率大軍,從中路打開缺口,最終平定殘越,然而很多事并非他意識到,就有能力去做的。
赤扈在征服契丹、黨項兩個最為強大的對手之后,實力是臻至巔峰,掃平殘越也確實是赤扈接下來的戰略。
然而為了掃平契丹,當時的赤扈傾盡全力,總計發兵十六萬步騎;兵分兩路橫掃河西、隴右,也僅征發十二萬步騎。
殘越是在秦嶺-淮水一線建立穩固的防線,但赤扈也計劃將最精銳的三路大軍部署到關中、隴中、河洛、京西、徐宿一線,常編兵馬高達四十萬步騎,本身就已經是超規模配備了。
這次為了今年秋冬從中路對汝蔡發動攻勢,兀魯烈在京西、河洛十六萬常備兵馬的基礎上,提出要進一步集結,將中路進攻的總兵力提高到三十萬,在汗廷就受到很多人的質疑、攻詰。
雖說鎮南宗王府在轄域內就能簽征三十萬甚至更大規模的兵馬,但除了各地此起彼伏的流民與殘兵暴|動需要分派兵馬鎮壓下;更為關鍵的還是糧秣的籌措。
中路進攻的前期戰略目標,乃是壓制京襄進一步壯大,意在消耗,而不指望畢功于一役。
這也意味著從云朔等人每多簽征一萬兵馬,長期而持續的糧秣消耗都是一個巨大的數字。
而倘若通過長期的對峙,達到壓制、消耗的目的,兀魯烈也預計京襄極可能會避免與他們倉促決戰,這意味著三十萬兵馬進入汝蔡戰場后,需要在汝水以南構筑大量的壁壘,通過許州與箕山東麓之間的空間維持與后方的聯絡,物資的消耗更是巨大。
說實話,能不能在汝蔡戰場長期維持三十萬兵馬,兀魯烈心里都打鼓,這本身就需要汗帳支援大量的牲口彌補不足——岳海樓、曹師雄現在提出進一步增加出兵規模,他不是不想,實是難以做到。
既然出兵規模難以擴大,那也只能多調精兵、強兵集結于中路來。
“孫彥舟、胡蕩舟等人可有下定決心歸附?”兀魯烈又問起歸德軍的情況。
“孫彥舟之流,騎墻之輩爾,”提到孫彥舟、胡蕩舟等人,岳海樓尷尬的說道,“或許需要中路或東路大軍推進有所進展,他們才會最終下定決心……”
南朝招撫孫彥舟、胡蕩舟等部編為歸德軍,率總計三萬兵馬駐守雄踞于淮水中游南岸的光州東部地區。
倘若此時能招降歸德軍,無疑能憑添一大助力,至少能從東翼多牽制京襄三四萬守兵不敢輕舉妄動。
然而孫彥舟、胡蕩舟到底是投機取巧、朝三暮四之徒。
過去這些年洞荊聯軍只是堅持跟官兵作戰,最終還是被官兵征服,并沒有深刻感受到赤扈騎兵的強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