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投桃報李
當然,短時間內不需要擔心吐蕃諸部會聯手,也不需要擔心會有大股赤扈騎兵追入荒原,但入冬之后越發殘酷的高寒氣候,成為契丹族眾南下最大的障礙。
大批族人及牲口在途中病倒,一隊隊人馬沿著瀘水左岸崎嶇不平的小徑南下,速度極緩。
但不管怎么說,也不管將付出多大的代價,契丹族眾南遷已是正在發生的事實——隨著蕭林石后續會繼續先派遣一部分精銳人馬趕來神玉山麓會合,王舉、史琥、張雄山、孫延觀以及徐憚等人也先一步踏上返程。
京襄太缺精銳騎兵了,選鋒軍總計編五千余騎,這次為了接應契丹殘部南下,調遣一千兩百精銳、兩千余匹戰馬,差不多占到選鋒軍四分之一的兵力。
現在還不清楚中路戰事進展如何,這部分精銳戰力不能長期空懸西南。
而契丹殘部在大西南立足,也不缺這部分騎兵。
此外,京襄后續還會對契丹殘部予以源源不斷的支援,這將一條要比以往前往秦州漫長得多的通道,制司需要投入大量的人馬——而此時制司各方面人手又是緊缺,因此也需要減少在神玉山麓的直接駐扎人員。
當然,契丹殘部拙于步戰及攻守城寨,王舉、張雄山他們也不清楚制司后續會助契丹殘部在朵甘思南部地區,還是協助契丹遷往廣西等地,到時候說不定都需要精銳步甲的協助,決定著史珣、蘇蕈率領千余步甲繼續留在神玉山麓,等候制司進一步的命令。
除開蕭林石,契丹殘部上層這次除了徹底消除對京襄(楚山)的戒備外,也深刻認識到,沒有京襄后續強有力的支持,他們作為族眾不足十萬(南下途中少說還要減員兩三萬老弱病殘)的外部勢力,無論是朵甘思、在文化、信仰高度趨同的吐蕃諸部之間立足,還是通過大理國境遷往廣西地區,都是極其困難的事情。
他們決定投桃報李,這次就著蕭泫、蕭純裕、烏散榮三將率領一千契丹騎兵、四千匹戰馬,追隨王舉、史琥他們前往荊襄,參加抵御河洛、京西之敵的戰事……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