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報捷
晉莊成也能理解汪伯潛的臉色為何那么難看了。
劉衍調入中樞任樞密副使之后,但凡對戰事有什么爭議,汪伯潛依仗紹隆帝的寵信,每次都能將劉衍數落得啞口無聲。
雖說建鄴水師之敗、合肥失陷,朝中已經明確將罪責歸咎于楊茂彥及許璞的怯敵畏戰以及輕敵冒進上,但汪伯潛身為朝中執掌軍政、作為淮西會戰總部署人的樞密使,怎么可能完全脫開干系?
先帝在時,情形更為惡劣,卻能依仗胡楷統籌全局,調度諸軍打贏第一次淮南會戰,為何到了他汪伯潛手里,卻差點連建鄴都要失守?
在朝堂之上,汪伯潛幾次將劉衍辯得啞口無言,但人家就是能帶兵打仗。
現在劉衍前往滁州督戰,也這么快就已經穩定住東線的局勢,朝野軍民當然會想,要是劉衍能主持京畿防務,甚至頂替汪伯潛主持樞密院,即便不如靖勝侯徐懷,但也不至于那么狼狽吧?
靖勝侯連戰大捷更是耀眼,解廬江之圍指日可待,以往曾對京襄惡言惡語過的朝臣,想要轉變立場,修復與京襄的關系,大概沒有比彈劾、攻詰汪伯潛更為簡單、粗暴的途徑了吧?
當然,晉莊成對汪伯潛也絕沒有半點幸災樂禍。
他心里清楚,汪伯潛要是被眾起而攻之,他與寧慈就能逃得了被落井下石嗎?
早年為防止楚山觸手伸進南陽,他與寧慈出力最甚。
先帝在位時,胡楷等人就極力推動設立京襄路,他們當時不僅上書勸諫,甚至還不惜明里暗里鼓動數百南陽士紳趕來建鄴請愿。
他們怎么可能指望京襄得勢之后,將這些舊賬一筆勾銷?
“陛下身體略有小恙,要避風寒;早朝急務將奏章送上福寧宮,余者退散……”內侍省監鄭福通走進文德殿,與周鶴、汪伯潛、魏楚鈞及武威郡王趙翼耳語幾句,就宣告今日早朝提前解散,要大家不用等紹隆帝上殿了,有事留下來奏章,無事都先回去。
晉莊成心想陛下大概不想再聽群臣在殿中異口同聲恭賀楓沙湖勝捷吧?
他與寧慈對望一眼,也是默然無語與眾臣退出文德殿。
離開文德殿,晉莊成前往禮部坐堂卻是心煩意亂,見沒有什么要緊的差事要處置,午時就帶著晉龍泉等隨扈返回府宅。
從禮部出來,卻見一隊騎兵從南往北緩緩而行,引起沿街成百上千的民眾上前圍觀——晉莊成正要著人去看發生了什么事,卻有十數名民眾從他們身旁跑過去,一邊往前跑一邊不忘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