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真正的條件
其次,哪怕世人九成九都是深明大義,或趨炎附勢,但也無法杜絕有幾根忠于趙氏宗室的“硬骨頭”,會跳出來掀風攪浪。
再一個,除了周鶴、錢擇瑞、武威郡王趙翼、劉衍、喬繼恩、孔昌裕等人都不希望京襄以太暴烈的手段解決這次事端之外,京襄也必須要考慮實際割據西秦、東川兩路高氏、顧氏以及手握重兵在楚州未有動靜的韓時良的反應;更不要說葛伯奕在荊南根基已經可以說是相當深厚了。
京襄能成功誅除逆黨、將紹隆帝“解救”回來,高氏、顧氏以及韓時良、葛伯奕都無話可說,沒有大義名分去蠱惑將卒,誰都不敢異動,他們只會想辦法撇清與逆黨的瓜葛。
他們后續即便反對遷都襄陽,那也只是打嘴皮子仗。
倘若紹隆帝“不幸”駕崩于潤州,江淮等地一旦掀起聲討京襄的聲音,韓時良在淮東,葛伯奕在荊南、高峻陽在西秦,都極有可能會蠱惑麾下將卒,徹底與中樞割裂,與中樞進行武裝對抗,甚至起兵叛亂或公開投靠赤扈人,都不是沒有可能;最終可能也就顧氏稍些好說話一些,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那樣的話,京襄想要穩定住局勢,三五年都是起碼的,更不要說赤扈人到時候絕對不會袖手旁觀。
眼下要圍殲三千禁衛武卒,不是難事,但想預防三千禁衛武卒在羅望這些人的鼓噪之下暴走,就難了,就需要從潛邸系內部做工作,或者說先對潛邸系進行瓦解。
“魏公既然是聰明人,那我們就不要打啞迷了,”陳松澤從袖囊里取出一封信函,遞給魏楚鈞,“魏公要如何才愿意重新執筆寫信給葛郡公,說來叫我們聽聽……”
魏楚鈞見他藏在長子魏明倫坐騎鞍座底下的密信,終究沒能瞞過京襄的眼睛,眼皮子微微一跳。
“長公子安穩得很,沒有受半點妥屈,只是需要魏公重新寫一封信就好繼續上路,”陳松澤說道,“當然了,新的信函里面,魏公可不興再教葛郡公玩陽奉陰違那一套了。就像韓大人所言,京襄有的是時間,拖延三五年渡淮北伐不會有什么大礙,但葛氏滿門乃至九族老少能不能承擔這個后果,還請魏公好好思量。”
“我可以勸葛公讓出荊南,”魏楚鈞盯住韓圭、陳松澤,說道,“但你們也應該清楚,想要勸羅望及禁衛武卒將陛下交出來,必然需要一個叫他們覺得安全的去處——我以為大概沒有比兩浙更好的去處了。”
“葛郡公改任兩浙制置安撫使,然后由葛郡公出面對逆黨進行招安嗎?”韓圭問道,“你們胃口大了一些,使君沒有授我這么大的權柄。浙南吧!以錢江為界,浙南有山有水、背倚大洋,應該能讓你們感到安全了!韓時良去不去浙南,由他自己決定……”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