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歸京
江南正是綠樹成蔭、花草芳菲的時節,到處都是濃郁的青翠碧綠,但為防止城頭守軍視野受到遮擋,城墻外一兩千步范圍內的草樹一并鏟除,禁止建造屋宅庭院、禁止流民滯留,仿佛這方世界在接近建鄴城時被突然的抹去一片;灰撲撲的城墻也顯然與周遭青翠欲滴的樹林、水澤、麥田格格不入。
之前奔赴京畿勤王,徐懷沒有踏入建鄴城半步,嚴格說來這次是建繼帝駕崩之后徐懷第一次踏足建鄴城。
徐懷拒絕周鶴率文武百官出城相迎的禮數,也沒有耀武揚威的在數千甲卒的簇擁下進城。
除了必要的安全措施,徐懷在秦淮河口登岸,與出城來迎的韓圭、董成、陳松澤、王峻、蘇蕈以及提前兩天從泌陽趕到建鄴的史軫、范雍、徐武江、郭君判等京襄系將臣會合后,就在兩百多甲騎的簇擁下,直接往西城麗景門而去。
經歷“逃京之變”的建鄴城,在“迎歸”紹隆帝之后,很快就恢復往昔的平靜與繁榮;長街上車水馬龍,熱鬧非凡,仿佛逃京之變只是一場鬧劇或者驚夢,過去了就不應該留下什么痕跡。
“……將陛下‘迎歸’之前,就陸續有三千多府軍從潤州逃散,目前除了百余人藏匿在外,還不知道已然平亂的信息外,其他府軍兵卒都已經核查到人……”
進城這段路,史軫、韓圭、董成等人也都策馬同行,詳細介紹逃京之變收尾處置的一些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總數高達兩萬人的建鄴府軍的安置。
徐懷是下定決心要將國都重新遷往襄陽,建鄴府軍兩萬兵卒都是從地方征召的役卒,直接轉為募兵調往襄陽駐守,大部分將卒都會有抵觸情緒,不符合京襄一貫的征募原則。
同時這些兵卒又經歷逃京之變,人心浮躁。
因此在將紹隆帝迎歸后,在王番、韓圭、董成等人的推動下,以權知建鄴府事、暫時統攝建鄴軍政事務的董成,就著手對建鄴府軍進行分批裁撤,沒有等到遷都之事正式提上日程之后再突然解散建鄴府軍。
那樣的話,很可能會給江東地區帶來嚴重的治安隱患。
當然了,為了將工作做得足夠細致,除了董成進潤州接管的那部分府軍將卒外,之前從潤州逃散的府軍也進行相應的梳理。
“朝堂之上還是有不少人并不是很贊同遷回襄陽啊,”史軫要比徐懷提前兩天抵達建鄴,與王番、顧藩、周鶴、錢擇瑞等人都已經見過面,頗為感慨的說道,“還要勞煩使君親自說服啊!”
徐懷點點頭,心知就算將紹隆帝控制起來,但遷都涉及方方面面的事太多了,驚擾極大。
不要說朝中大臣了,京襄內部也有不同的聲音,或者說認為有比遷都襄陽更好的選擇。
雖說在這件事上,徐懷主張已定,但也不會刻意壓制內部不同的聲音存在。
董成以權知建鄴府事暫攝建鄴軍政之后,牛首山義軍的指揮衙署也就合并到兵馬都監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