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殘都
這時候范宗奇率領史琥、蔣昂、鄔散榮、徐憚諸部四萬騎兵及馬步兵,經井陘西進河東,與唐盤所率領的京西行營主力會師,成功收復僅剩千余敵軍駐守的太原,前鋒兵馬則在徐憚、蔣昂的率領往嵐州、忻州境內殺去。
目前能明確的就是鎮南宗王府也沒有固守嵐州、忻州的決心與斗志,人馬正大舉往更北面的朔州以及雁門關外逃跑。
一切都順利的話,今年六七月除了能收復包括嵐州、忻州、雁門關、府州在內的河東路全境。
考慮到西路虜兵實力尚存,再加高峻陽高氏態度曖昧不明,王憲、顧琮率河洛行營及東川軍主力殺入關中后,主要收復渭水中下游沿岸的城池,暫時還不會急于西進、收復秦鳳路、熙河路等失地。
韓時良所部龍武軍主力已經完成淄州、齊州等地的收復,目前主要駐扎在齊州、淄州。
收復作戰歷時近一年之久,此時可以說暫告一段落,但收復作戰的重心在東線,在對東路虜兵主力的圍殲,司空府所轄精銳兵馬,包括以龍武軍為主的徐州行營主力在內,都集中在東線,河洛行營也被大規模抽調精銳戰力。
下一步要收復關中以西的秦鳳路、熙河路,作戰重心將要從東線轉到西線,涉及到主力作戰兵馬的大規模調整以及糧秣軍械等物資的調配,同時新收復地的統治也亟需恢復,地方凋敝之極的民生亟待救濟——這也是徐懷此次在汴梁召集將吏商議軍政的重點。
唯有新收復地的統治秩序恢復起來,農耕生產有一定程度的恢復,才能支撐后續縱深更為廣泛的作戰需求。
要不然的話,一切糧秣物資都從荊湖及江淮調運,橫跨整個河淮、河東以及關陜地區,支撐大軍殺入陰山南北以及隴右、河西,代價過高不說,不確定性因素也極多。
恢復對新收復地的統治,司空府大部分人都主張遵循舊制,最多在傳統的路司基礎之上,普遍設立統攬全局的制置安撫使,以便能更快的恢復地方統治及生產。
大越立朝之初,也是承襲前朝舊制,將全國分為十三道,之后又改為兩京十道,后續廢道制改為路制,陸陸續續將始定天下的十五路,增設至天宣年間的天下二十四路。
雖說大越行之百年的路制,有效防范了地方擅權割據的可能,但同時也將相對前朝原本就狹小太多的疆域切割得太零碎,對地方制衡也太過了,行政效率極其低效。
這些年來,大越看似實行了路、州、縣三級行政結構,但對路司權力限制太過,除了路一級四大監司機構之間相互制衡外,對所轄州縣的管理、統制權力也一再被削弱,中樞基本上還直接插手州一級的軍政事務。
現在就算各地普遍設立制置安撫使,也很難實現真正的三級行政統治結構。
徐懷后續一定會繼續推進工造體系的大發展,新的生產模式,以及后續將陸續貫穿全域、新的砂石路交通體系,將令中樞對地方的管理、控制能力得以大幅度的加強。
倘若還繼續實施切割一方、過度壓制地方集權的舊制,就不合時宜了。
徐懷想著在新收復地,先一步到位實施有利地方集權的行省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