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官職之爭,吏部刑部,女帝宣見
此話一說,眾人紛紛一笑。
“清宵啊清宵,你這就不懂朝堂了吧。”
“這些閹人,平日里在皇宮當中就是負責跑腿的,親近陛下是沒錯,可也只是離的近一些。”
“清宵兄弟,以后就跟著我等就好,這朝堂當中只要你不做錯事,不亂說話,就沒有人敢說你什么,就算有人找你麻煩,也得掂量掂量。”
廣平侯開口,他看起來三十多歲,實際年齡卻接近六十了,理論上得喊許清宵一聲侄兒,但國公們先喊了侄兒,他們就不能喊了,畢竟國公得喊他們侄兒。
他這一番話倒不是別的意思,就是說給旁邊儒官聽的。
讓他們知道知道,許清宵是他們的人。
廣平侯的聲音響起,儒官們神色不變,依舊前行,只是偶爾還是忍不住投來目光,看一看這許清宵到底長得什么樣子。
而許清宵則不禁思考太監這件事情。
自古以來,太監身為皇帝身邊的親信,理論上應該是大家都比較敬畏的吧?
而現在看來,這幫太監好像沒有被重用,沒有權勢一般,武官罵兩句正常,可這幫儒官或者是文官也好像不在乎這幫太監。
這就讓許清宵好奇了。
太監這股力量,可不容小視,往往每次造反都有這幫人的影子,國家興衰這幫太監占據十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都有可能。
好的太監,比如說鄭和,王承恩,張永,懷恩,蔡倫,司馬遷,對國家來說是一件好事。
但壞的太監,比如說魏忠賢,劉瑾等等這些,就完全是一件壞事了。
可無論是好的太監,還是壞的太監,都是一把雙利劍,關鍵時刻,可以解決許多政治上的難題,尤其是內部問題。
拿明朝舉例子,東廠西廠的作用是什么?當真是養一幫太監去亂殺人?其目的還不是為了震懾黨羽,穩住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