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官職之爭,吏部刑部,女帝宣見
所以負責吏部的是中書省左丞相,陳正儒負責,儒家無私,這種事情的確要儒家來管,可即便是儒家來管,也做不到無私這個程度。
原因很簡單,假設兩個人都很有才華,都有真材實料,一個是朱圣一脈,一個不是朱圣一脈,請問怎么選?
這還真不是開玩笑,朝廷缺人才是缺人才,但缺的是驚世大才,否則正常人才會缺嗎?一個吏部正兒八經有品有位有權利的職位能有幾個?
可天下讀書人有多少?根據不科學統計,大魏讀書人都有五萬萬,請問在這種情況下,還缺人才嗎?
所以安排自己人也沒問題,人家又不是無才無能。
將許清宵安排到吏部去,這簡直是最高級待遇啊,正常賢才上了朝,一般都是安排到工部或者是禮部,先熬熬資歷,干點雜活,做的好了,心態穩了,再安排你去其他部門做事。
可直接安排到吏部,這已經不是看重許清宵了,這是非常看重許清宵了。
更何況就算安排到吏部,隨便給了主事也就差不多了,員外郎是什么?是六品的官員啊,有權管理一郡的官員升遷,當然郡守不在其中。
可以說許清宵只要入了吏部,當上了員外郎,不出三年,許清宵便可以積累大量人脈,再加上陛下如此看重,三年內許清宵不做錯任何事情,晉升五品郎中沒有任何問題。
當下,有人出聲了。
“陛下!臣覺得有些不妥。”
聲音響起,不過并非是吏部的官員,而是禮部的官員,但依舊是儒官。
是禮部郎中,吳普,從五品官員。
“臣認為,許清宵雖有大才,可僅僅只是儒學上的才華,治理國家,不可能只憑借文采,還需要多加磨礪。”
“許清宵剛入朝廷,便任職吏部員外郎,實在是有些不妥,臣認為倒不如讓許清宵來禮部,禮部當中剛好有主事一職。”
“一來,可以讓許清宵熟悉朝堂禮儀,二來也可讓許清宵積累見識,免得未來犯錯,等磨礪幾年后,再去吏部也不遲。”
吳普的聲音響起,可在許清宵耳中就有些離譜了。
去禮部清水衙門倒沒什么,反正能進六部就已經算很不錯了,畢竟這是大魏政治中心,任何一個職位,放到外面去,那就是天大的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