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洢州
而折二錢、折三錢、折五錢、當十錢,顧名思義,其價值分別為二文、三文、五文、十文。再往上還有當二十、當三十、當四十、當五十乃至當百、當千大錢。面值湊夠每一千文,則為一貫。
至于飛錢,則為虞國的紙質兌換票證——由于銅錢面值小,又沉重,運輸不便,因此催生了紙質匯票(類似銀行支票)。
現在放在保安堂桌面上的這張飛錢,比巴掌大一圈,材質為上好的宣州硬黃紙,堅韌不易破損。紙張中間寫有“貳十貫”字樣,下方標注存錢的時間、地點以及辦理相關手續的錢莊、責任人,紙張邊緣則是一圈復雜繁瑣且精美的防偽花紋。
“最近銀價大概每兩八百文,十三兩碎銀就是十貫四百文。全部加起來,那就還有四十一貫七百五十六文。”
看著堆疊桌面的錢幣,主仆二人誰也沒有說話,一時間沉默下來。
眼前的,就是李寒泉與崔苡夫妻,十幾年來經營保安堂藥鋪,所積攢下的全部可用資金。
四十一貫,說多不多,說少不少。
李昂嘆了口氣,“城里的物價最近沒怎么變吧?”
“應該沒有。”
柴翠翹掰著指頭說道:“白米每斗70文(1斗約等于6公斤,10斗為1石),豬肉每斤42文,草魚每斤30文,胡餅一枚2文,酸餡(即蔬菜包子)一個3文,梨1個3文,鹽每斤40文...”
“日常生活只算吃的話,兩個人人均50文,每天100文。但這只包括米、鹽、薪柴、調料、油、蔬菜等。如果想多做一兩道菜、湯,成本大概是每天130文。
還有買衣服、煤炭、文具、書籍刊物、瓜果零食、蠟燭的錢...”
李昂略一盤算,他和柴翠翹兩個人每天生活成本為150文。
如果要維持以前的小康生活,則為每天170文到200文。
“沒有任何收入,坐吃山空的話,41貫只夠生活大半年左右。”
李昂揉了揉眉心,沒想到穿越面臨的第一項問題,不是致命疾病,也不是貪官惡吏,而是最現實的小康家庭破產危機。
“少爺,那個,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