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三章 民意支持對外興兵
因而,張岱就說道:“反正,我倒要去買這債券,而且還要多買!傾盡家產(chǎn)的買!”
“我不買!朝廷只是以利來裹挾民眾支持對外擴張之事,分明是當(dāng)今圣上好大喜功,而畢自嚴(yán)等輩為取媚于今上,才想出如此毒計來!”
“這畢自嚴(yán)貫會搞些錢法之政,如今這樣做也是一條明證,他相當(dāng)于將印度半點的沃野良田當(dāng)做一個可以賣錢的昂貴物件,然就說要向天下民眾借錢出兵,將這物件搶來賣掉,再把賣掉的錢作為本金和利息償還給給他借錢的百姓,但本質(zhì)上還是強盜行為!不合王道!”
士子蕭于偉則反對買這債券。
“何必在乎這些,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你不買,到時候別人賺了可別眼紅?!?br/>
張岱說道。
“我蕭于偉就是窮死餓死也不違背心中正義!去賺這不合王道的錢!”
蕭于偉回道。
張岱對此只能搖頭。
但如張岱所言,很多人都很清醒地認識到這里面的好處。
畢竟印度半島不單單是土地,肯定還有其他財富,朝廷不可能償還不了債券之利。
所以,來買債券的民眾很多。
朱由崧甚至直接從長崎趕了回來,拿出上百萬元銀幣的巨資購買。
沒多久,朝廷發(fā)行的債券就被搶購一空。
而出兵印度半島的軍費也因此很快被籌齊。
不過,現(xiàn)在朝廷興兵印度半島所遇到的阻力不是武力不強,也不是軍費不足,也不是民間動力不足,而是朝中許多衛(wèi)道士一般,算是儒家信徒的朝廷官員反對朝廷因為利益而對外擴張。
“元輔!您為何不諫阻陛下,勿要行此不正之事,為政者豈能為利而不顧王道啊!開辟西北無主之地,可以說是避免再有韃虜之患,西征可以說是為收復(fù)大明昔日領(lǐng)地,恢復(fù)祖宗基業(yè),可征伐印度半島居然僅僅是因為他有平原,廣袤良田,而悍然否認其國家之存在!而欲滅其國,這還是圣人之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