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一十二章 怒斬朝鮮使臣
而這將促進大明的農業發展,同時也會讓大明在數理與天文方面有更大的理論提升。
所以,朱由校就在傳見徐光啟后問起此事來。
徐光啟忙回道:“回稟陛下,已經基本完成,待測驗后,新的歷法就可以頒布天下。”
“很好,歷法編纂完成后,無論是起用的民間學究還是來自泰西的學究,當讓他們繼續留在大明研究學問,朕有意籌辦一專門用于研究與教習學究的學堂,此學堂不同于國子監,不為求功名,只為探究真理與衍生出利國利民之新技藝,此學堂就叫做大學堂,轉為研習大學問之地,楊廷筠、李之藻、李天經這些人到時候就讓他們在這樣的大學堂研習學問,要務必禮待,朕看了愛卿對他們的介紹,都是有真才實學的,有人說朝廷不禮賢下士,此言純粹就是謬論!對于有真才實學的,朕可是一直視如珍寶!”
朱由校說了起來。
對于有助于大明科學發展的人才,朱由校的確很重視,并希望靠這些人在大明建立起完整的自然科學理論體系。
而朱由校提到的楊廷筠、李之藻、李天經的確是這類人。
尤其是李之藻和李天經二人,前者是《坤輿萬國全圖》譯者,在天文學上很有造詣,后者擅長幾何學與三角學,尤其是平面三角學和球面三角學,算是這個時代大明最優秀的數學家,兩人都是歷史上崇禎年間和徐光啟、利瑪竇編寫新歷法的主要參與者。
徐光啟聽皇帝陛下說要設大學堂專供他們這些喜好學術研究的人進行研究,自然很是欣喜,忙道:“陛下圣明!”
而也因此,徐光啟更加坦然地接受了替皇帝背鍋的事,畢竟皇帝都對自己這些喜好算學天文學的人這么好了,自己這些人再矯情就不像話了。
接下來,朱由校又問著方從哲:“說起學問,朕雖設崇文寺管控天下文事,但朕可沒有不重文治的意思,而是要讓文治得到良好的發展,讓天下人因好的文治而讓人明禮進取,不是讓人因學文而害人,敗壞綱紀,所以,元輔,即刻擬旨,做崇文寺選天下私人所撰寫或翻譯之好書百本呈上,朕要選十本藏于宮中,便撥銀一萬令有司刊印之,且賞其本人銀幣千兩,并賜官身!”
“陛下圣明!此乃天下文人之盛事也!”
方從哲忙回了一句。
朱由校則繼續問道:“崇文寺新編算學教材與國文教材現在進行得如何,朕的皇莊與天津、曲阜兩地的儒童與只求功名的其他孩童不同,得從小有謀生之技!”
“回陛下,崇文寺已同徐閣老所推薦的學究們在編寫,這個月底就會呈本上奏。”
方從哲回道。
朱由校點頭回道:“很好!”
接著,朱由校又問:“袁崇煥出使朝鮮的日子定了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