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五章 從新婚到白首,見證天啟三十年滄桑巨變
“遵旨!”
接著,朱由校就拉著畢自嚴到外面廠子里逛了起來,一邊逛一邊跟畢自嚴敘起舊來,且寒暄道:
“這次朕第二次來江南發現,我大明民間還是沒有那種向外拓展的想法,依舊只是把視野盯在本土,想依舊通過自由盤剝本國百姓,來獲得財富增長。
一些江南士子的行為就讓朕看清楚了這一點,所以,以后對外獲利,造富本國,還得朝廷自己出馬!不能指望民間!”
“大明地域遼闊,人丁繁盛,又極為富庶,光是權貴和官僚的消費就非海外諸國可比,民間富商自然更愿意在國內斂財,而不愿意舍近求遠,另外,地理環境造成了我大明國民幾千年的習慣,安土重遷,去外面擴張,那是迫不得已時才做的事,如此情況,非一朝一夕能改,的確還得靠朝廷來組織,民間很難自發有組織的去對外擴張。”
畢自嚴回道。
“嗯!那看來就只有等把外面也變成我們的本土,當地人也變成我們漢人的地盤時,他們才愿意去積極進取!”
朱由校凝重地點首說道。
……
“全殺了!一個不留!不接受漢化,就不配活在這個世界上!”
緬甸孟密地區,因功封在此處為土司,而替朝廷剿匪且推行漢化政策的馬祥麟,正下令將拒絕漢化而負隅頑抗且進山為匪的當地土頑給全部處決。
大明人口過多,在馬祥麟統治的孟密地區,光是從西南來這里從事采礦工作的漢人和苗人、傣人就不少。
何況,當地還有許多已經接受漢化的土人,所以,勞動力非常充沛,自然也就對這些拒絕漢化的沒有留著的必要。
馬祥麟這樣做也是在執行朱由校這個皇帝要求,即在新占領區,推行漢化,以完成文明的統一。
大明現在依舊是以國家為主導,在推行文明的擴張。
因為民間自動擴張沒有強大的武力,也沒有足夠的動力,甚至即便擴張后,依舊沒有兼并當地的野心。
就如歷史上強大如鄭芝龍這種地方勢力,明明已經有和朝廷分庭抗禮的資本,卻還是愿意接受朝廷招撫,去做一個小小的游擊將軍,甚至后來還放棄自己的武裝力量,投降滿清,甚至主動去北京,結果因此落得個不好的下場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