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九章 保護國內生態,建國家公園,設皇家文學藝術獎(二合一)
張爾素自然失望的。
同張爾素懷著一樣目的的其他文官士子也頗為失望。
“真不知道朝廷是怎么想的,寧耗費不少成本,去關外海外開采,也不肯開放關內的礦禁,青山綠水又有何用,不如令其百姓自由開采,以增民利!”
一叫呂紹栻的礦部觀政進士也就在這時候跟著附和起來。
“好了!諸位不必再提,國策豈能那么容易更改,凡是都得從長計議,對民眾取利之事,到底是該徹底放寬禁令,使其自由經營,還是該予以限制,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成共識的。”
朱慈燦這時候沒讓這些文官士子再說下去。
而在這些文官士子們沒再說話后,朱慈燦便開始表達了的一些觀點道:“余以為,無論怎么做,都得順應民意,順應天命,執掌權柄者,更應如此。”
“到底是二殿下賢明!如今天下民意最大之所求,唯‘自由’耳,唯不滿者,在于官權管束甚寬,恰如一泉之水,任其自由流淌,則為清溪,可飲可溉;而若嚴堵,不使其流淌,則為一潭死水,無半點漣漪!”
陳偉崧這時候誘導起朱慈燦來。
……
“五千萬兩的賠款,的確不是一筆小數字。”
“用于基礎工程建設和重大課題研發所需的經費后,都還有不少剩余,主要是朝廷現在的工業基本上是用外夷奴工,需要不了勞動力成本,故而只國內的鐵路與官路建造對經費的需求比較高而已,但也花不了幾千萬。”
“臣在想,是否真的花些錢,更多地用在生態建設上。”
“河道、林地、濕地,這些似乎都應該由朝廷管起來,還有就是動物,近年來國民富裕,對野味奇珍的需求都跟著增加,以致于許多人因吃野物致病,甚至出現新的傳染病癥來,想必也違了天道所致。”
劉鴻訓這里正在單獨與朱由校見面時,繼續提起了該如何利用新的賠款做些利于國計民生的事來。
“可行!寧花錢保住青山綠水,也比放在庫里,而等著被自私者花心思挪走要強!”
朱由校點了點頭。
他贊成劉鴻訓這樣做,即趁著自己還能做主的時候,多做些利于國家長遠的事。